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纪念运城撤地设市20周年特刊】品质城市绽魅力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祁克宁时间:2020-06-08

市区河东西街延长线(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高志勇 摄

在历史的长河里,20年只不过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在运城的城市化进程中,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

2000年,撤地设市的运城掀开了城市建设的新篇章。20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致力把我市打造成为内陆地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城市。

如今,中心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一个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充满活力、宜商宜居、文明和谐的新运城,正崛起于黄河金三角地区,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断头路”打通 小街巷变美

行走城区更顺畅

民之所盼,政之所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打通中银路(原王庄段)、河东西街延长线等城市“断头路”,是许多市民多年的心愿。2019年12月18日,两条“断头路”全线贯通,市民们或奔走相告,或在通车现场敲锣打鼓欢庆。而在当日,还有16条新建或提升改造的道路同时通车。

这只是20年城市道路建设的一个缩影。在这之前,2012年2月,中心城区学苑路立交桥、飞雁桥、环盐湖生态旅游路竣工剪彩;2014年,解放南路跨湖大道通车;2015年1月,工农街跨解放路立交桥建成通车……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城市要获得长远的发展,也要先修路。20年来,中心城区道路建设力度持续加大,道路通车总里程由2000年的25公里增加到122.6公里,城市道路面积由80万平方米增加到413万平方米,道路通行能力不断增强,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截至目前,九纵(圣惠路、解放路、人民路、中银路、槐东路、学苑路、安邑路、安邑东路、书院西路)九横(舜帝街、大禹街、后稷街、涑水街、条山街、工农街机场大道、禹都大道、河东街、红旗街)的城市骨干路网基本形成。

小街小巷连民心,也最能体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0年来,在加快城市主干次道的建设过程中,我市同步加强了对小街小巷的道路硬化,特别是从2017年开始,我市把改造小街小巷作为重点工程和民生实事来抓,由盐湖区委、区政府承担改造任务。截至2019年年末,小街小巷改造累计投资1.3亿元,完成改造街巷567条,有效解决了中心城区小街小巷道路破损严重、排污排水不畅问题,中心城区小街小巷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公园多了 绿地“靓”了

生活环境更美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对于家住市区美景天城小区的李凡狮来说,每天最美好的时刻就是早晨和傍晚,约上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到家门口的天逸公园健身跑步,享受公园美好的环境。李凡狮说:“2000年以前,大型公园只有西花园。现在除了家门口的天逸公园外,市区还有体育公园、禹都公园、航天公园、圣惠公园、南风广场等,加上街边小游园和街道的绿化美化,整个城市就一个大公园。”

2000年以前,市区确实只有西花园一个大公园,更没一个像样的广场。为此,2002年,我市启动了南风广场的建设。2004年5月,南风广场竣工投用。南风广场不仅成为我市政治集会和节日庆典活动的重要场地,还成为展示我市城市形象、城市风貌和城市品位的主要窗口,是市民的精神地标。

20年来,除新建南风广场外,市委、市政府围绕创建森林城市的目标,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工程,相继建成了圣惠公园、航天公园、天逸公园、体育公园、禹都公园等多个特色公园,同步组织实施了城市道路绿化提升改造和小游园建设工作。截至2019年年底,市区已有8个公园、1个广场、25个小游园,城市5个高速出入口完成绿化提档升级,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64%,绿地率达到35.6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92平方米。

正是因为城市环境变美了,2006年,我市被CCTV评为“中国十佳魅力城市”;2020年,我市被住建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居住小区化 气暖覆盖广

居民生活更幸福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步伐,沿着河东街、韩信路、学苑路、涑水街前行,水岸华庭、信合名都、外滩首府、滨湖一号、御景华庭、金海湾、恒大绿洲、西建天茂城等诸多现代化的园林景观小区高楼林立,不仅为市民的美好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更是为整个城市的对外影响增添了一抹色彩。

撤地设市20年来,房地产和建筑业已发展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已有房地产类企业1000余家,从业人员1.7万余人,2019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50.1亿元,商品房销售额103.48亿元。建筑施工企业280余家,2019年实现建筑业产值182.27亿元。此外,商品房住宅小区数量也成倍增长,由2000年的25个(约70万平方米)猛增到2019年的133个(约1050万平方米)。

住房保障力度持续加大。2000年以来,特别是2003年国家制定实施保障性住房政策以来,我市不断加大对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新市民等群体的住房保障力度,着力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

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累计已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3278套、公租房17730套、发放住房补贴47710户,帮助约9.87万户城镇困难家庭实现了住有所居。2008年棚户区改造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来,全市累计建设完成棚改安置住房51893套,约5.2万户老城区百姓喜迁新居。

伴随着市民住房条件的改善,生活所需的水电气暖也基本实现了24小时服务。

运城撤地设市以前,中心城区集中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城市公用事业还是一片空白。截至2019年年底,我市已先后建成了两座生活污水处理厂、一座生活垃圾处理场和一座医疗垃圾处置厂,燃气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市集中供热总面积达到2472万平方米(18万户),城市公用设施的承载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在供水管网全城实施改造后,两家供水公司也实现了中心城区24小时供水服务。此外,运城供电公司持续加大投资建设力度,电网结构日趋完善。全市电力用户智能电表全覆盖和用电数据全采集,做到了计量数据的自动抄核及远程停送电,电费交费方式也从最初的人工上门收费、坐收缴费,到“十分钟交费圈”、银行代扣,再到“网上国网”APP、支付宝、微信等线上交费渠道,全市190万电力用户已实现“足不出户,在线办电”。

瓜农进小区 公厕明显多

管理服务更人性

作为城市的管理者,不仅要把城市管理的像绣花一样精细,还要与时俱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特别是在2018年,我市被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后,我市持续开展城区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城市整体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2000年以来,随着中心城区商品住宅小区的激增,物业服务企业也由原来的11个增长到67个。作为物业行业主管部门,市房地产服务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多种活动来规范和引导物业市场良性健康发展,提升物业服务品质。“瓜农进小区”“蔬菜进小区”活动在各大小区成为常态。2019年“幸福大运城,小区嗨起来”活动,133个小区5万余名业主踊跃参加,提升了业主的幸福感、获得感,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2000年以来,中心城区环卫作业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道路清扫保洁和护栏清洗作业模式,从传统的人工清扫保洁作业为主的模式,逐步向机械作业为主、人工保洁为辅的方向发展。目前城区900余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面积较20年前增加了好几倍,随着机械化设备的不断投入,环卫工人作业风险不断降低,作业效率不断提升,环境卫生质量不断提升。

公厕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和名片,体现一个城市的环境卫生水平和文明程度,折射出政府的城市管理理念和公共服务能力。

2000年以来,针对中心城区公厕数量不足、档次较低、破损严重、公厕“不姓公”等问题,中心城区公厕于2009年4月份全面免费向市民开放。同时,中心城区公厕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通过新建和提升改造,逐步缓解中心城区公厕数量不足的问题。

截至目前,中心城区有市容部门统一管理的公厕有85座,分布在城市的主次干道,统一规范的公厕标识、干净卫生的室内布局、无障碍设施、母婴室等完备而人性化的设计也给人们舒心的如厕体验,无不彰显着城市的文化和品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城市建设管理没有休止符。为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享受高质量的城市生活,运城一直在路上。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