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几千年前古人已用流水洗手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4-17

中国古代文献里,有不少关于洗手的记载。两千年前,《礼记·内则》就写着:“鸡初鸣,咸盥漱。”所谓“盥”,也就是洗手。东汉哲学家王充《论衡·讥日》说:“盥,去手垢。”此外,汉文“澡”字也可佐证中国古人对洗手颇为注重,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其所著《说文解字》中记述:“盥澡手也。”“澡”,最开始就是洗手的意思,后来延伸到沐浴的意思。而且,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还逐渐认识到,洗手不宜反复用一盆水,因而发明了一系列的洗手装备。

一般人家接待宾客,则由主人为客人“奉盘”。《礼记·内则》曰:“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所谓“少者奉盘,长者奉水”,即在主人家,要由父亲为客人用器皿盛净水,在其手之上方往下浇洗;另用一空盘,在其手之下方接受洗手后的脏水。客人洗完手,主人还要用双手递上一条擦手巾。

《礼记》是西汉时期汇编成书的作品。可见,在西汉时期,洗手的器皿主要有两件,且是配套的:一件是匜(yí),用来往手上浇水;一件是盘,用来承接洗手时洒下来的水。匜和盘都是盥洗用具,前者注水,后者承水,二者相互配套。

不过,根据中国古代有关文物以及学者考证,从西周中期起,已经出现了主要用于浇洗双手的瓢状青铜盛水器——匜。(《漯河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