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市农业农村局科学谋划|30项重点工程夯实运城农业农村转型发展基础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04-14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和市委农村工作(五合一)会议精神,确保完成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粮食总产量27亿公斤、蔬菜总产量36亿公斤、肉蛋奶总产量5.19亿公斤、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完成350亿元的目标任务,市农业农村局科学谋划,确定30项农业农村重点工程,为全市农业农村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大力实施十大产业振兴工程,夯实乡村产业转型发展基础。

1.粮食稳定工程。提标升级粮食生产功能区543万亩,加快建设黄河滩涂百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基地,持续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500万亩,开展农业托管服务50万亩,完成粮食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13万亩和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生产基地建设5万亩,确保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800万亩以上。

2.蔬菜提质工程。新建设施蔬菜(含食用菌)5000亩,实施老旧棚室改造(含食用菌)2000亩,建设特色露地蔬菜基地5000亩,新增育苗面积1万平方米,推广日晒高温覆膜韭菜面积5000亩,打造高标准蔬菜(食用菌)标准园10个。

3.畜产品保供工程。扶持壮大牧原、温氏、丰淋、长荣等龙头企业,推进畜禽良种繁育、重大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三大体系建设,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全面提升畜牧业的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确保全市生猪出栏200万头以上。

4.有机旱作农业创建工程。持续推进1个有机旱作示范县和10个有机旱作封闭示范片创建工作,争取创建3个省级封闭示范片,推广旱作节水技术面积6.3万亩,积极推广“有机旱作节水技术+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全市有机旱作节水农业标准体系、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5.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聚焦果品蔬菜、饮品酿品、食品糕点、药材药品、肉制品五大产业集群建设。在果品蔬菜产业集群上,依托苹果、梨、葡萄、桃、蔬菜、食用菌等资源优势,扩大加工产能,力争今年全市果品蔬菜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达到160亿元。在饮品酿品产业集群上,依托粮食、水果、中药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果汁、饮料、药茶、酒水等饮品酿品,力争今年全市饮品酿品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在食品糕点产业集群上,利用小麦资源优势,发展馒头、饼子、麻花、糕点、麻片、芝麻糖等具有运城特色的面粉加工业,力争今年全市主食糕点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在药材药品产业集群上,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加快形成“中药材种植—切片加工—中药提取—生物制药”全产业链条,力争今年全市药材药品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在打造肉制品产业集群上,依托牧原、温氏、大象、晋龙等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养殖及深加工基地,打造年出栏200万头猪、2万头牛、50万只羊、4000万只鸡,总产值100亿元的畜牧产业集群,力争今年肉制品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

6.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程。积极推进万荣国家级,稷山、新绛、盐湖、永济、临猗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工作,再择优推荐2个—3个申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确定5个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全市形成国家、省、市梯次推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格局。

7.产业融合发展工程。争取获批1个国家级产业强镇,认定1个—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加快培育精深加工转化、产品特色明显、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8.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程。在我市沿黄流域开展“两带两圈一区”建设。“两带”即打造400米宽的“乔灌搭配、四季常绿”的黄河堤坝防护林带、沿黄旅游公路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两圈”即在黄河嫩滩、老滩打造两个“绿州一号”防风固沙、净化水源防护圈;2020年种植“绿州一号”5000亩。“一区”即从2020年开始,每年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以上,连续3年建设50万亩国家级黄河流域运城市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通过“两带两圈一区”建设,形成一条紧贴黄河的1.5公里以上绿色生态防护带,形成全国最大的“绿州一号”种植基地,引领全市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9.特色农业扶贫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全市570个贫困村的“五有”产业扶贫机制高质量有效运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依靠农业产业实现“有业可从、有企可带、有利可获”,户均新增产业收入3000元以上。强化异地扶贫搬迁后续农业产业发展,在异地搬迁点发展以蔬菜(食用菌)为主的设施农业基地,每个基地建设50个—100个设施农业大棚,积极推进产业脱贫。

10.农民增收工程。落实“人人持证、技能社会”要求,全年培训高素质农民7000人,开展生产技能考核评价人数不少于培训人数的80%,全市持证农民累计达到1.2万人。持续推进农民创业创新工程,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积极开展对口对岗培训,让外出务工人员由“劳力型”变为“技术型”,鼓励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增加农民就业创业机会和收益,进一步增加工资性收入。充分利用清产核资、股份量化等改革成果,鼓励农民以土地等资产入股,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全面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和农业补贴政策,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

二、着力推动九项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发展短板。

1.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加快推进2019年56.98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积极落实中央、省级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全面做好50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的组织建设工作。

2.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在全市培育农机示范合作社2个,机械化示范家庭农场1个,农机示范大户1个,在闻喜、永济、垣曲建成长期稳定高标准的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2000亩。在芮城县建立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5000亩,建立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50亩。在稷山县建立无人机植保飞防示范区1000亩,在盐湖区建立果园生产机械化示范区100亩,在万荣县建立中药材机械化生产示范点100亩,完成100万亩深松、深翻作业,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地质量。全年完成补贴机具6108台件,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小麦、玉米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3.农业绿色发展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160万亩次,技术到户率超过92%,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超过40%。继续创建小麦、苹果、冬枣3个省级高标准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7%,全市农膜回收率达到8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在芮城、临猗等11个县(市、区)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清洁取暖,完成农村可再生能源清洁取暖26700户。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2%。

4.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对2019年确定的68个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进行动态管理,发掘补充一批实力强、模式新、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基地。积极筛选引进一批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新品种,建立小麦、玉米等主推品种筛选试验田20个,新品种展示示范田30个,筛选展示示范面积800亩,建立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基地6万亩,推广特色优势农作物新品种3个,推动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4%以上。

5.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工程。启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建设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和产地预冷、分拣包装、仓储保鲜等设施。开展全市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摸底调研,加强县级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村镇农产品田头市场的规划布局和扶持引导,做好省级田头市场示范点评选的组织推荐工作。积极推进市级农业会展暨仓储物流中心项目的建设工作。

6.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工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管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配合省农业农村厅对永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进行考核验收,积极推进芮城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全年新认证“三品”200个,认定产地面积70万亩。在新绛、夏县两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及永济、芮城两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和其他县(市、区)“三品一标”生产主体率先试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整治使用禁用、停用药物及农药兽药隐性添加、生猪私屠滥宰、注水注药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农资打假系列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农产品以及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依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7.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今年再申报两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两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两个省级功能农产品品牌,品牌总数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加大“运城苹果”“运城面粉”“夏县西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运”字号特色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带动力。做好“运城名特优农产品”全国主要城市推介对接,进一步扩大运城鲜活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8.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全市智慧农业云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工作,启动一期工程“1个平台、2个中心、5个核心应用系统”的全面运营,加快推进二期工程“4个应用系统、3个工程”的建设和试运行工作。在特优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数字农业建设项目中开展智慧农业试点。推动“运城市智慧农业平台”和“益农信息社”的互相融合和功能整合,加快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数据资源建设,促进数据融合互通。

9.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工程。每县再培育3个—5个服务水平高的综合性社会化服务组织,使全市农业综合性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30个。在13个县(市、区)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工作,完成托管面积43万亩,实现试点工作全覆盖。打造高标准惠农服务样板间,培育壮大农业综合性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全程覆盖、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全力抓好四项整治措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工程。坚持“清、拆、改、种、建”五治并举,牵头抓好和持续推进治乱、治垃圾、治污水和农村“厕所革命”,有效解决农村违章乱搭乱建、垃圾乱堆乱放、污水乱泼乱倒、绿化美化不够和铁路、公路沿线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健全农村村规民约和村庄清洁长效机制,推进农村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2.农村人居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工程。每个县(市、区)新打造2个—3个覆盖5个村以上的美丽乡村集中连片示范区,沿黄八县(市)连片示范片向沿黄乡村倾斜。加强集中连片环境整治,打造良好人居环境,由点向面拓展,串点连线成片,培育一批连片示范区,加快建设具有运城特色底蕴和现代气息的新农村。

3.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工程。全面完成2019年未完成的农村户厕改造任务和2020年4.45万座农村户厕改造任务。年内,二类县(市、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三类县(市、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左右,四类县(市、区)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

4.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创,重点抓好2019年24个和2020年2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规划打造沿黄旅游公路美丽乡村示范带,创建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乡村。

四、统筹推进五项农村重点改革,激发乡村发展动力活力。

1.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程。巩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确认成果,集中清理整治农村各类不规范问题。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台账和管理制度,开展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和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督导检查,推动规范运营。建立集体资产股权登记制度,研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实现形式。选择部分县(市、区)在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继承,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行政村撤并后续管理,村级债权债务化解等方面开展试点探索。研究制定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各项规章制度,着力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和流转工作。

2.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巩固和完善工程。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和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的配套政策和具体办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机制,规范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程序。做好农村土地承包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规范化管理。做好宅基地情况普查,了解掌握农村村民对宅基地的实际需求、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等,为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3.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程。配合组织、财政部门,在全市组织召开“运城市2020年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竞争立项评审会”。用好用活市级财政列支的1000万元,重点扶持3个县(市、区)10个左右的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盘活集体“三资”,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5%以上。

4.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加快推进国家级(临猗县)和市级(盐湖区、万荣县)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组织评选第三批全市“百强农民合作社”,推荐申报10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评定50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引导示范家庭农场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应用先进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纵向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以及带动小农户发展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5.农技农经体系改革工程。重点在盐湖区、永济市、绛县、夏县、万荣县5地开展试点工作,在盐湖区开展农技推广机构市场化运行试点工作,在贫困县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选择一个县(市、区)的至少两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展乡镇农村经营管理市场化改革。

五、着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抓好先进典型选树宣传。

1.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程。牵头建立市级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统筹推进党组织领导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夏县水头镇、盐湖区龙居镇雷家坡村、夏县庙前镇西村、河津市僧楼镇南桑峪村、垣曲县皋落乡岭回村全国乡村治理典型范例,以点带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结合省级、市级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选树一批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的典型村。

2.农民丰收节组织工程。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组织承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通过黄河流域丰收节庆相关非遗集中展演、全国十佳农民颁奖仪式、产业扶贫成果展、国际乡村发展论坛、特色品牌农产品现场网络销售擂台赛、黄河流域特色农产品国际博览会等系列活动的组织,向全国讲好运城农耕文明、乡风文化、乡村振兴等故事,达到展示运城、宣传运城的目的。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