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早春国香看兰花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4-09

▲清·汪士慎《春风三友图》“三友”即梅、兰、竹。(资料图)


北京人当中,喜欢兰花的不在少数。往年中山公园蕙芳园早春举办的兰花展,总是吸引众多游人。兰室里一盆盆葳蕤舒展的兰草,在万木萧疏的早春呈献着诱人的碧绿。一朵朵颜色淡雅、貌不惊人的小花,将醉人的清香溢满整座殿堂。

唐宋以来的诗词中,国香屡屡成为兰的代称。各种花卉之中,最美的当属牡丹,而最香的当属兰花。这恐怕是兰花备受人们喜爱的第一原因。宋朝词人姚述尧写道:“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媚,在这里是喜爱的意思。

早在春秋时期,兰花就被称之为“国香”了。据《左传》记载,公元前六百年的郑穆公名叫子兰。因为他的母亲燕姞在怀他之前,梦见先人送给她一支兰花,说:这是你的儿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因为兰花最香,他将像众人喜欢兰花那样,得到服从和爱戴。子兰长大以后,果然成为了郑国国君。

人们喜欢兰,给了兰以许多别名美称,什么百草长、朵朵香、山兰、幽兰、芗兰、芝兰、芷兰……而最为响亮之名是国香。唐宋以来的诗词中,国香屡屡成为兰的代称。北宋词人杨泽民《浣溪沙·兰》:“馥郁国香难可拟,纷纭俗眼不须惊,好风披拂雨初晴。”王十朋《点绛唇·国香兰》:“国香风递,始见殊萧艾。”南宋词人张炎道:“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明朝诗人杨士云诗:“言采兰兮,维国之馨。其谁知之!”

兰花还有一个别称:“王者香”。这个名称据说出自于孔子。据汉蔡邕《琴操·猗兰操》中说,孔子在从卫国返鲁国的途中,看见了幽谷之中一丛生长茂盛的芗兰,喟然叹道:“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意思是:兰,应当为王者开放并抒发香气。而这丛兰却与杂草为伍,恰似贤者不逢时,与普通百姓混杂在一起,太可惜了!于是,他对着这丛兰,抚琴而歌:“猗嗟兰兮,其叶萋萋兮。猗嗟兰兮,其香年披披兮。胡为乎生兹幽谷兮,不同云雨之施……”

明宣宗朱瞻基比照孔子的这个故事做过一首《拟猗兰操》:“兰生幽谷兮,烨烨其芳。贤人在野兮,其道则光。嗟兰之茂兮,众草为伍。於乎贤人兮,汝其予辅。”诗的大意是:兰即使生在幽谷里,仍然芳香。贤人即使在野,仍然道德高尚。茁壮的兰花还是不要与杂草为伍,贤人们呀,来帮助我治理国家吧。

清康熙皇帝也按这个意思咏殿前的兰花,其中一首道:“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爱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北京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