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寄情书画 礼赞英雄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景斌 时间:2020-03-27

“聪聪准备写文章,忽听大门有声响;爷爷奶奶憋得慌,正要开门往外行。”

“聪聪快把爷奶挡,孙有急事请帮忙;听说爷爷画花强,奶奶剪花我欣赏。”

“爷爷回屋马上画,奶奶红纸剪红花;聪聪坐下画英雄,个个胸戴大红花。”

……

这几首通俗易懂的打油诗是万荣里望乡上井村七旬老人王成俊创作的,并配有“我为疫情作贡献”构思画。他这一图文并茂的作品一经推出就被热传,收获了当地老百姓及书画爱好者的诸多好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春节绝大部分人都宅在家里。有的人利用这些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儿;还有的人心系前线,穷毕生所学为一线战士鼓劲加油。王成俊老人就属于后者。 在里望,乃至万荣书画界,王成俊老人是个励志的存在。虽然没有接受过科班教育,但凭借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的热爱,他拜名师、勤练习、善交流,渐渐地也有了自己的创作特点——通俗、务实。

年轻的时候,王成俊老人曾在村里的农科站工作。那时,他就热衷于用图文形式宣传种粮、种麦等技术。“有些理论性强的东西,直接传授很不容易让人接受,但转化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图文形式,就易懂、易记、易传播。”老人说。在这个过程中,老人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2008年起,王成俊老人就在自己家里办起了美术培训班。得益于老人的名气,十里八村的群众都把孩子送了过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老人收费很便宜,几乎是义务培训。在培训班里,学技是一方面,老人更侧重于把自己所掌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给孩子们。他说:“做人、做事的道理,老祖宗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孩子们只要跟着学、做,就足够了。” 疫情期间,宅在家里的王成俊老人先后创作了30余幅与疫情有关的书画作品,有“党的领导”“英雄群像”,还有“老百姓的抗疫故事”……这些作品,无不传递出“众志成城战疫情、万众一心筑防线”的满满正能量。 在戏剧创作方面,王成俊老人也算专业出身。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曾报名参加了中国戏剧电视剧创作函授中心的培训班,并取得了结业证书。丰富的基层经历加上系统的理论学习,让王成俊老人在剧本创作中颇为得心应手。

在他看来,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戏剧,而剧本的创造也离不开老百姓。他与时俱进、紧跟潮流,先后创作了30余部戏剧作品,其中六七部被村里甚至乡里的剧团看中,搬上了舞台。“戏剧有高台劝化的教育作用,既能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能给群众思想上的启迪和警示,是乡村百姓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他说。 感动于白衣逆行者的英勇风采,前不久,王成俊老人创作了剧本《老两口夸英雄》。对党的坚强领导的赞美、对所有逆行英雄的敬佩、对全国上下一心战“疫”的肯定……字里行间流露出老人浓浓的家国情怀。

与上井村相距不远的平原村,就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薛瑄故里。王成俊老人十分仰慕这位大宗先贤,创作了不少与薛瑄有关的书画作品和剧本,以弘扬其精神。而且,但凡县、乡、村里有书画活动,老人都积极参与,并创作出风格独特的作品,他也因此获得了县、乡、村颁发的许多荣誉牌匾。

这些荣誉牌匾都被老人悬挂在家里的墙壁上。其中,有一块牌匾老人相当重视,那是万荣县委宣传部、万荣县文化局、万荣县文联等9家单位联合颁发的“喜迎十九大 千人颂党恩”书画活动“先进个人”。老人生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一路走来,知党恩、感党恩,一腔热忱颂党恩。 三月春光无限好,四月芳菲满人间。随着防疫形势的不断好转,王成俊老人也喜形于色:“没有过不去的冬天,更没有到不了的春天,我要把自己满腔的热情化作一笔一画,饱蘸浓墨,为时代放歌,为百姓抒怀。”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