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苏黎原时间:2019-09-23
传承优秀文化 助推伟大复兴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志峰在运城日报社全媒体中心就关公文化节相关话题接受访谈实录
三十而立,当有新作为。
9月21日,秋阳灿烂,在山西运城第三十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开幕的前一天,运城日报社全媒体中心节目开播之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志峰来到这里,通过平面媒体的网络视频向运城新闻网网友,运城日报及运城晚报客户端、微信、微博的粉丝和读者朋友们问好,畅聊大家普遍关心的关公文化旅游节相关话题。
▲9月21日,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志峰(右)在运城日报社全媒体中心接受访谈。 记者 卫行智 摄
话题一 用关公精神助推伟大复兴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越来越接近。本届关公文化旅游节顺势提出“传承优秀文化,助推伟大复兴”的主题。举办三十届,积累三十年,运城人将关公文化旅游节目标升格为“助推伟大复兴”,手段就是“传承优秀文化”。
为什么运城人的底气这么足、目标如此远大,王志峰说,按照中央要求,经过反复研讨,市委、市政府遵循创造性挖掘、创新性发展的规律,提炼出关公文化的3个当代价值,能够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当代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推动公民道德建设。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相应地,中国人的道德水平也必须迎头赶上,提升文化软实力。体现忠义仁勇诚信精神的关公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为此,我们安排了“关公精神在当代”主题视频展示,要求参赛者拍摄自己身边能够体现关公精神的视频,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公众对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邀请我市的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最美家庭、优秀志愿者,作为更多体现关公精神的市民代表,与域外华人一道在关帝庙参与敬献花篮活动,用身边人感化教育身边人,共同提升道德水平。
二是服务祖国统一大业。推动祖国统一是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愿。因为关公文化得到海峡两岸和海内外华人的广泛认同,所以我们今年在关公文化旅游节上设置了一个环节,就是“海峡两岸青年学者书画邀请展”,邀请到新党主席郁慕明、台湾的青年学者等参加书画作品展,利用这些学者在两岸青年中的广泛影响力,也通过书法、绘画这样的艺术形式,增强两岸青年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
三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需要在人类当下面临的复杂世界形势、自然环境中,找到最大公约数、最大同心圆。关公文化所倡导的忠义仁勇诚信等一系列理念,是人和人合作中应该共同遵守的,可以作为最大公约数、最大同心圆的一部分。所以,在前期策划中,运城市委、市政府在全世界选择10个国外的、10个国内的,一共20个关公文化影响力比较大的、认同感比较强的国家(地区),与运城关帝祖庙关公文化研究院共建关公文化交流基地,秉持关公文化共同理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增加文化认同、减少文化差异。
话题二 挖掘关公精神的当代价值
王志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永续发展不竭的动力。关公文化尽管在当代也是先进的,但是仍然需要把握以下3点进行创新挖掘,更易为当代人所接受:
第一是传统文化时尚表达。要用影视、微视频等一些时尚元素,比如,今年将举办“关公精神在当代”视频大赛和短片大赛,适应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和互联网的传播;今年要开播的动漫电影新作《武圣关公》,引进了先进的声、光、电等新的科技手段。
第二是优秀文化浸润人心。当代部分文化作品直接或间接宣扬“娱乐至死”,会消磨大众的奋斗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砥砺前行传承文明,靠的是与自然斗争、与强敌斗争,并战而胜之。我们正需要大力挖掘凝聚着浓厚的斗争精神的关公文化,让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以文化人、以文载道,浸润人心。
第三地域文化全球共享。关公文化是地域的,但得到了更广大范围的认同,就是世界的。弘扬关公文化不能敝帚自珍,要向全世界开放,团结全世界的专家、学者,共同挖掘、整理、创新。制作《武圣关公》影视片,邀请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来参与,举办“关公精神在当代”论坛,邀请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王世明、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等专家学者,就是我们的行动。
话题三 从经贸唱戏到服务国家战略
发展文化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王志峰提出,要守正创新,既要坚守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又要把它和文化旅游、经济社会发展、公民道德建设融合性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和省委的战略部署。
他说,早在1990年,在举办第一届关公文化节(当时叫“关公庙会”)时,运城地委、行署就把它作为一个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平台,更多地用关公文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体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也体现了当时的文化自觉。
进入新世纪以来,更多的关公文化节开始提炼主题,挖掘关公文化的忠义仁勇诚信等核心理念,提出了“弘扬关公文化,建设诚信运城”,用文化来润化人心,继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之后,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进入了创造性地挖掘、创新型地发展这一崭新的水平和境界。
纵观30年来,变化的是我们的认识在不断提高、方式在不断创新、载体在不断丰富,不变的是我们一直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可以说,30年来,运城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对关公文化从觉醒到自信、到自觉、到融合创新,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创造运城经验、作出运城贡献。
话题四 媒体开播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势
从办报纸到采集、制作、传播视频新闻,王志峰见证了运城日报社这一重大突破。他说,全媒体中心建成开播,是运城日报社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坚持党管媒体、推动媒体发展、建立强大主流媒体的一个大事件,是运城日报社媒体融合发展的里程碑。
近年来,运城日报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指示精神,大力推进融媒体建设,建成包含日报、晚报、新闻网3个采编大厅和全媒体数据中心的融媒体一体化采编平台,采用虚拟化资源池和云桌面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数据运行存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实现新闻采编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相互补充、一体发展、共进共赢。目前,运城新闻网已经形成由3个网站、1个客户端、4个微信公众号和1个官方微博组成的新媒体矩阵。目前,运城日报社新媒体综合粉丝量已达112万,党媒的影响力、覆盖力持续增强。新近启用的全媒体中心,全新搭建的视听内容制作、集成和发布平台,赋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极大增强了党报的传播能力和水平。
王志峰希望广大采编人员共同努力,更多地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迭加起来,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希望运城日报全媒体更多地关注老百姓,把镜头和时间更多地面向人民群众建设运城共同家园的美好实践,为“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呐喊助威。希望“全媒访谈”栏目受到运城观众和全国网友的欢迎,成为运城新闻的一张亮丽名片。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