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工业转型 堆红砌绿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亮点解读之二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杨红义 张晓丽时间:2019-08-07

申报省技改资金支持项目18个,工业技改投资累计完成55.4亿元,同比增长30%,传统产业改造大刀阔斧进行;

钢铁、电气机械等重点行业产销两旺,黑色金属压延业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2%,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0.6%,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0.8%,先进制造业发展突飞猛进;

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占规上工业比重为11.5%,战略性新兴产业蓄势待发……

上半年,全市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实体经济,大力实施“三大基地”建设、“三个发展计划”、民营经济改革“五项工程”,夯实了工业基底,推动工业新型化步伐,不断提升全市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1月—6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8亿元,同比增长9.5%,高于全省增速2.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二。

“三去一降一补”持续发力

全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破立降力度,深化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升。

去降补持续显效。在抓好落后产能出清基础上,全市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三年专项行动,上半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累计完成55.4亿元,同比增长30%。

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有效提升。在新型产业培育上,汽车制造业、医药、电气机械等制造业分别增长17.9%、75.5%、89.5%,带动全市高新技术制造投资同比增长66.7%,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1.3个百分点,高出二产投资增速69个百分点。同时,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在逐步成长。

1月—5月,全市共减免各项税收32.25亿元。其中,支持金融资本市场减免4.6亿元,促进小微企业减免3亿元,节能环保减免1.8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08.3亿元,同比增长12.7%;实现利税58.6亿元,增长9.8%;实现利润37.2亿元,增长8.9%,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提升。

“三大基地”建设夯实基底

依托闻喜、新绛、河津3个精品钢园区,“中西部精品钢基地”关联产业集聚,6家钢铁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61亿元,占全市工业的27.7%。“国家级铝镁合金产业基地”技术创新中心正式申报,银光镁业军民融合产品迈出新步伐,64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占到全市工业的 10.6%。以大运汽车为龙头,“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基地”注重以企招商,涵盖的22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亿元,占全市工业的8.6%。

作为全省唯一的无煤少煤市,我市以“三大基地”为主战场,加快钢铁产业改造升级和产业链延伸,促进产品高端化、链条化; 

加快煤电铝材一体化步伐,推动“一中心两试点五园区”建设,延伸铝铁合金深加工产业链;以大运汽车为核心,打造完整产业体系,努力构筑起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新优势。

上半年,全市钢铁行业快速增长,化工行业明显回暖,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从产品质量看,全市监测的25种主导产品中,15种产品产量呈正增长。其中,电机增长131.3%,金属镁增长45.9%,铁合金增长35.4%。从产品价格看,钢材、焦炭、氧化铝、水泥等比去年同期均呈增势。其中,钢材价格每吨上涨约250元,氧化铝上涨约240元,电解铝上涨约150元。从重点企业看,建龙、高义、宏达等企业产值增速均在20%以上,全市黑色金属压延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2%,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0.6%。

“三个发展计划”成效显著

94户“龙虎榜”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0.1亿元,同比增长8.8%,占全市规上工业的80%;全市孵化创办小微企业4416户,创造就业岗位3.7万余个,新认定省级“双创”基地4个,申报国家级“双创”基地1个;各级“凤还巢”机构关心关爱服务在外人员35.8万人,运城籍在外人士回乡创办企业792家,带动就业1.7万人,累计吸引各类投资400亿元,落地92.1亿元……

上半年,我市将实施“三个发展计划”作为推动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在“龙腾虎跃”发展计划上,谋划一批工业转型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在“群星灿烂”计划上,突出抓好“双创”基地建设和企业“小升规”,全面激活市场活力。在“凤还巢”计划上,开展在外务工和创业人员座谈会、恳谈会和招商引资推介会,吸引更多运城籍在外人士回乡投资创业。

实施创新驱动。全市组织开展“企业上云”云服务平台培训,山西建龙取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证书。加大高新技术领域投资力度,完成第一批12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机构,已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3家。与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24家企业与运城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努力实现技术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深入实施民营经济改制、管理提升、资产证券化、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认证、品牌战略“五项工程”,制定出台7个方面25项具体政策,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建立规范改制培育目标企业库,3家企业已改制完成,79家民营企业进入改制程序;民营企业资产证券化进程加速,大运汽车已向证监会递交IPO报告,寰烁股份、大禹生物积极争取科创板上市,豪钢锻造开展主板上市前期工作,8家企业在“晋兴板”挂牌;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收集全市“双公示”信用信息数据15万条;闻喜永祥和煮饼、南耀離饼业、绛州澄泥砚等3家企业获批“三晋老字号”,全市有效商标注册量超过2万件,民营经济品牌战略初具雏形。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