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家国情怀七十年 感恩祖国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07-31

□高敬杰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常常被一种激动的情绪感染着,因为我的生日也在这特别的季节。我出生于1957年的农历八月,几乎是新中国的同龄人。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与我的父母亲那代人相比,避免了日本强盗的欺侮凌辱,远离了战火频仍的颠沛流离。幸运了许多,幸福了许多。我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相依相伴走过了62个春秋。而那些艰涩的经历、难得的机遇、亲眼的见证,让我无时不刻地在咀嚼、在体味。

困难时期,我饱尝了贫穷和饥饿的滋味;十年动乱,我的前程一片渺茫,祖国何往?我将何从?心里倍感傍徨;广阔天地,我经受洗礼,锤炼了意志,锻炼了体魄;拨乱反正,我搭上了恢复高考的早班车,改变了命运,跳出了农门;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联产承包,我看到了广大农民吃饱了肚皮、鼓起了钱袋、挺直了腰杆;改革开放,我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日益强盛;走进新时代,全民奔小康,我们每个人无不享受着伟大祖国带来的现代文明和幸福。

回望我62年走过的路,一路艰辛一路歌。上世纪的1973年腊月,15岁的我高中毕业,顺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时潮,别无选择回到孤峰山下的家乡,经历了四年挥汗如雨、战天斗地的劳动锻炼。不仅强健了体魄,磨炼了意志,更让我亲近了农村,亲近了村民。

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国家恢复了因“文革”而中断了十多年的高考制度。久违的考试虽然来得突然,令人意想不到,但我还是带着疑惑和希望,与全国几百万青年仓促走上了考场。这次考试不仅是我实现人生理想的机遇,也是我改变命运的拐点。使我由此告别了祖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和农村,上了师范,当了教师,挑起了百年树人的重担。

为此,我深深感恩我的祖国。不论是在讲台“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日子,还是在机关“不分昼夜爬格子”的时光,我都充分利用一切闲暇,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在较好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撰写了大量的经验论文、调研报告和新闻报道。积极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能量和智慧,为万荣教育的发展改革鼓与呼,为祖国的繁荣美好而歌唱。

在城镇中学教书时,我积极开展教改实验,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撰写的论文《抓住“四个统一”重在培养能力》于1987年11月,在《山西教育报》发表;《抓好“四个环节”培养自学能力》于1987年8月,在全国“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第三次经验交流大会”上获奖,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为我颁发了奖状;《创设和谐情趣,教学乐在其中》于1988年6月,在山西省教育学会年会上交流。为此,运城地区劳动竞赛委员会给我记了二等功。

到教育局工作后,1990年全区掀起集资办学高潮,出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我积极参与宣传报道,撰写的纪实报告《黄河侧畔兴学情》在《运城日报》头版刊登。并编入运城地区集资办学纪实《千秋伟业》一书。1995年,运城地区校园经济现场会在万荣召开,我撰写的《穷则思变求出路,师生共同载果树》,总结概括了万荣县“一校一个小果园,生均一棵经济树”的成功经验,深受运城地区领导的重视,并被普遍推广。1996年,万荣县积极改变育人环境,创建了100所文明校园。我不失时机地撰写了《万荣县环境最美是学校》《为托起明天的太阳》等新闻报道,分别被《山西日报》和《中国绿色时报》刊登。同时,我总结撰写的《增强教育自身“造血”功能的有效途径》《浅谈“优化育人环境”的育人功能》《发展校园经济,创建文明校园,在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论文,分别获运城地区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并被《吉林教育》刊登。

1999年,万荣教育可谓喜事连连。“运城地区校园绿化现场会”“运城地区幼儿素质教育现场会”“运城地区预防青少年犯罪现场会”接连在万荣召开。我分别撰写了《大兴校办产业,创建文明校园》《围绕素质夯基础,保教并举育花红》《开展法制教育,净化育人环境,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三个大型经验材料,深入细致地总结和概括了万荣教育的良好做法和成功经验,全面展示了万荣教育的亮丽风采。

2000年以后,我负责教育局办公室工作,更是责无旁贷地积极发挥舆论推动作用,为万荣教育的振兴鼓与呼。我组织办公室同志,共为上级部门上报万荣教育重大信息数百条;在县、市电视台播出万荣教育新闻上千条;在各级报纸杂志刊登万荣教育报道数百篇。2005年春节期间,万荣县开展了一场“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4500名教师走村入户,与家长零距离对话,让群众为教育“把脉”。我撰写的报道《一场心灵对话的交流》在《三晋都市报》《山西教育》刊载,在全省产生了较大影响。万荣县三名职中毕业生被韩国大型造船企业聘用,我撰写的报道《身怀绝技闯韩国》在《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等报刊登载,使广大家长、学生充分认识到:上职中也是一条成才的路。当青年教师闫丽勤带病工作,昏倒在讲台上以身殉职后,我立即撰写了报道《生命谱写的壮歌》,在《山西日报》《运城日报》等报刊登载,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向英雄学习。

任职期间,我亲自执笔撰写的在全省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的纪实报道还有:《为了人民的期盼》《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万荣县“信息技术大棚车”送教下乡》《万荣县高中教育形成多元化办学新格局》等;撰写的弘扬时代楷模的人物通信有《当代教坛“保尔”——武玮》《较量命运——许转诊》等,分别在《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山西教育》等省级以上报刊登载。还有200余篇新闻报道分别在《运城日报》《运城教科报》《科学导报》等市级以上报刊登载。为此,中共万荣县委、运城市教育局、山西省教育厅多次授予我“信息报送先进个人”“教育宣传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第五届中国教育家大会”,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等领导合影留念。

2017年9月,我结束了43年的教育职业生涯,光荣退休。但我歌颂教育,歌颂伟大祖国,歌颂人民美好生活的激情没有停歇。党的十九大以来,有感于全民奔小康、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变化,我撰写了《故乡抒怀》《最是难忘故乡情》等文章,歌颂党的英明领导,赞美家乡的巨大变化。我撰写的《失落的圣果》《一个苹果的心语》等文章,抒发了悯农情怀,反映了果农的艰辛与期盼。我撰写的《人鼠情仇》讲述了童年趣事,引发了环保思考。我撰写的《我爱家乡的红酸枣》,歌颂了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万荣精神万荣人!我撰写的《生命浇铸的丰碑》,缅怀和追忆了一位为兴学建校而献身的老村长的动人事迹。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爱是一切付出的源泉。”我之所以40余年笔耕不辍,就是因为我深深爱着伟大的祖国。我感恩祖国选择了自己,我感恩祖国成就了我的事业!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要继续与祖国同行,永远为祖国而歌!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