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07-31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及性传播。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约30%~50%的感染者是由母婴传播感染的,因此实施乙肝母婴阻断是非常重要的。
1.母亲是慢性乙肝患者,可能传染给孩子吗?
乙肝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和分娩后,而垂直传播(分娩前的宫内感染)感染率<3%,多见于乙肝E抗原(HBeAg)阳性孕妇。孕妇乙肝表面阳性时,无论其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水平高低,不论乙肝E抗原阴性还是阳性,其新生儿如果不采取免疫预防,均有感染的可能性。孕妇体内高水平乙肝病毒基因是发生母婴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乙肝病毒基因可减少母婴传播。
2.如何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妊娠期: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的未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孕妇,在妊娠中期根据乙肝病毒基因水平,决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以阻断母婴传播。
若孕妇乙肝病毒基因≥2×10^6 IU/ml,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可于妊娠24~28周给予抗病毒治疗。分娩前应复查乙肝病毒基因,以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及母婴传播的风险;若孕妇乙肝病毒基因<2×10^6 IU/ml,则不予干预,继续观察。
婴儿免疫:出生12小时内,最好6小时以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10ug,在婴儿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注射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各10ug。
3.母婴阻断成功率是多少?
乙肝E抗原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经正规预防(乙肝免疫球蛋白+疫苗)后,仍有5%~15%发生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正规预防后,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而乙肝E抗原阴性(小三阳)孕妇的新生儿保护率为98%~100%,对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均阳性(大三阳)孕妇的新生儿保护率为85%~95%。
4.为何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免疫球蛋白需要在出生后12小时内使用,其有效成分是抗-HBs,肌内注射后15~30分钟即开始发挥作用,保护性抗-HBs至少可以维持42~63天,此时体内因注射疫苗已主动产生抗-HBs,故无需第2次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5.乙肝妈妈孕晚期需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吗?
孕妇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后,新生儿体内并无抗-HBs,孕晚期注射不能减少母婴传播,对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在孕晚期无需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6.剖宫产分娩可以降低母婴传播?
剖宫产不能降低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所以,不能以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为目的而选择剖宫产分娩。
7.乙肝母婴阻断后什么时间随访?
新生儿接种疫苗后2~3周内也可出现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因此,对无肝炎症状的新生儿,不建议在6月龄前化验乙肝血清标志物。随访的适当时间是第3针疫苗后1个月即(7月龄)至12月龄;如果未随访,12月龄后仍需随访。
8.乙肝病毒暴露等于感染吗?
暴露是感染前提,暴露不一定感染。如果孕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其新生儿娩出过程中,必定暴露于乙肝病毒,可以少量病毒入血,但此时并未形成感染。10~20%孕妇的乙肝表面抗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70~80%孕妇的乙肝E抗原可以通过胎盘,但这些抗原都不是完整的病毒,最长需要6个月才能清除,因此<6月婴儿的外周血,乙肝标志物阳性,不能用于诊断母婴传播。
9.母婴阻断后可以母乳喂养吗?
只要接受了规范的母婴阻断,不管孕妇乙肝E抗原阳性还是阴性,其新生儿都可以母乳喂养,无需化验乳汁中有无乙肝病毒基因。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孕妇分娩后停药,可以母乳喂养;以治疗乙肝为目的而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孕妇,分娩后继续用药,由于乳汁中有少量的抗病毒药物对婴儿的安全性尚不清楚,因此出于安全考虑,不建议服用抗病毒药物的乙肝妈妈进行母乳喂养。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