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28
冬日清晨,薄雾笼罩下的临猗县涑水河旅游公路上,爆闪灯闪烁,崭新的标志牌与减速带有序排列,车辆平稳通行。
“这条路现在真是安全多了,隐患路一下子变成了放心路!”正在此路段巡逻的临猗县公安局交管大队民辅警深有感触地说。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临猗县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机制的持续深化,是公安交警、基层乡镇、交通部门联动形成的闭环治理效能的加速释放。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治”
“一会两联三同步”延伸安全触角
为破解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力量不足、覆盖面有限的难题,临猗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在统一部署下,创新推出“一会两联三同步”工作机制,将管理力量从交警单一主体向各派出所延伸,实现了道路风险治理的网格化、全域化。

景观公路
“一会”,即公安交警民辅警每周列席当地基层派出所例会,共同研判交通安全形势,联合部署治理措施。“两联”,即在辖区内推行“联合巡逻+联合执勤”模式,实现社会治安与交通安全的双向防控、协同增效。“三同步”,则是将“同步宣传、同步排查、同步整治”贯穿始终,形成基层治理的完整闭环。
“以往农村道路隐患主要依赖交警排查,现在基层派出所民警、网格员、各村村‘两委’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也同步承担起排查任务,排查密度和覆盖范围成倍提升。”临猗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大队长解建荣表示,这种多部门联动机制,让交通安全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实现了城乡道路“全域巡防、无缝覆盖”。
在孙吉镇南赵、薛公等黄河沿岸村庄路段,临猗县公安局交管大队民辅警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对每一处急弯、陡坡、临水临崖路段进行细致勘查,反复测量角度、评估行车视距、检查标线磨损,发现隐患,立即现场登记、定位拍照、纳入台账,并同步研究初步整改方向。

排除隐患
这种“哪里事故高发就往哪里去,哪里群众反映强烈就把治理力量集中到哪里”的排查,并非一次性行动,而是雷打不动的常态化工作。该大队建立了详尽的“道路安全风险隐患统计表”,对209国道与丰喜大道交叉口、与北环路交叉口等重点隐患路段,不仅“查”得仔细,更“盯”得严密,通过台账动态更新、整改实时跟踪、复查逐项验收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了“发现一处、整改一处”,坚决杜绝“死灰复燃”。
从“问题导向”到“成效说话”
道路安全治理见真章、得民心
治理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安全水平的提升上。涑水河旅游公路的蝶变就是最好的例证。该公路曾因事故频发备受诟病。临猗县公安局交管大队联合公路部门进行多次现场调研后,立行立改:增设6万张反光标识、106个警示桩、45套爆闪灯,升级25套智能雷达警示系统和6处安全语音播报系统,施划1500米减速带,增设30块宣传警示标牌,优化400余处交通标志标线。同时,7支宣讲小分队深入沿线村庄,开展交通安全宣传5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4.5万余人。设施完善与宣传引导双管齐下,该路段半年内事故起数从95起降至10起,真正成为群众放心的“平安公路”。
同样,针对342国道“K1105+400—K1106+400”齐永坡路段这一典型的长下坡弯坡、视线受限、大型车流量占比高(达1/3)的事故高发路段,交管大队通过“一会两联三同步”机制,精准排查出震荡减速标线、警示灯、急弯及限速标志、线形诱导标牌、会车预警系统等设施缺失问题,并迅速组织整改。整改后,该路段事故数由6起降至3起,实现了事故数量的“腰斩”,成效显著。

规范路标
在北景幼儿园、大闫幼儿园、闫家庄幼儿园、银星学校等校园周边,交管部门并非简单地“一刀切”安装斑马线或信号灯,而是根据学生实际出行路径,科学设置限速标志、禁停网状线、警示灯和减速带,体现了精细化治理的温度与智慧。
“道路交通治理不是一阵风,而是长期工程、系统工程、生命工程。”解建荣说,每一条道路都联结着家庭的期盼、产业的发展与群众的幸福感。临猗县正通过一次次细致排查、一项项扎实整改、一个个机制创新,用心用情织密、织牢这张立体交通安全防控网,用看得见的治理成果向全县群众证明:安全不是口号,而是一条条实实在在整改后的平安坦途。
记者 樊朋展 张蕊彤 刘凯华 文图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