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产业生金 百姓常乐

——平陆县常乐镇壮大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25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基础和主要内容。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平陆县常乐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以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重要抓手,牢牢锚定“产业强镇”发展定位,有力扛起绿色发展“引领旗”、特色产业“示范旗”、农旅融合“振兴旗”,推动镇域产业格局实现从“一枝独秀”向“多点开花”转变。

支部领航

扛起绿色发展“引领旗”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结合全市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目标任务,常乐镇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产业绿色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构建“党委统筹抓总、支部攻坚落实、党员示范带头”的工作体系,创新推行“党建+产业”融合机制,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综合考虑镇域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的资源禀赋,常乐镇党委经过多轮调研论证,确立“一城三廊道”发展思路:聚焦“一城”,大力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奋力打造县西中心城镇;围绕“三廊道”,统筹推进沿黄河农文旅康养廊道、沿中条山生态观光廊道、沿522线商贸经济廊道建设,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

在此过程中,该镇聚焦基础设施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等重点领域,精心谋划重点项目28个。各村党支部积极响应,探索构建“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先后建成苹果、草莓、西梅等多个特色种植示范基地。120余名党员主动认领种植责任区,带头攻克品种改良、绿色种植等技术难题,吸引800余户群众广泛参与,为产业绿色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以点带面

扛起特色产业“示范旗”

常乐镇坚持面上整体推进与点上示范创建并举,立足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布局“一村一品”,目前已成功打造3个农业绿色发展“先行村”,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发展经验。

三滩村深耕“党建+农旅”融合发展路径,依托“同耕园”家庭农场,打造集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亲子研学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不仅推出草莓、樱桃等采摘项目,还配套建设农耕文化展厅,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带动周边30余户群众务工增收,户均年增收超3万元。

车村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模式,集中流转土地3000余亩,以“千亩葡萄”基地为核心,同步推进大豆、西梅等千亩特色种植基地建设,聘请农业专家全程指导,实现标准化种植、市场化销售,创造就业岗位300余个,带动农户年均收入达4.8万元。

平高村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合作机制,盘活110亩闲置土地打造西红柿种植“共富田”,采用绿色种植技术培育优质西红柿,通过订单农业远销周边省市,带动5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村集体经济年均增长20%。

点面结合

扛起农旅融合“振兴旗”

紧邻黄河的区位优势,为常乐镇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聚焦黄河流域(常乐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常乐镇深化“党建+产业+旅游+康养”发展理念,整合农业产业游、红色文化游、黄河风情游、生态康养游四大文旅板块,全力构建黄河主题旅游承载地。

车村依托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交通优势,投资4000万元推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完善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观景平台等基础设施,打造“葡萄采摘+黄河观景”特色线路,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

三滩村联合企业与家庭农场,深度挖掘沿河风光及窑洞资源,打造黄河风景旅游区和农旅融合示范区,推出“窑洞民宿+农事体验”特色服务,形成独具魅力的生态名片。

张家沟村借助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与黄河岸线自然资源双重优势,成功引进黄河魂沙滩风情园项目,建设沙滩娱乐、红色教育等功能区,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发展胜势的有效转化,让产业振兴的底色更浓、成色更足。

党建红引领产业兴。常乐镇振兴产业的生动实践,让乡村振兴的根基愈发稳固,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在产业发展浪潮中持续攀升。

该镇负责人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的具体要求,以科学的工作举措、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各项惠农政策落地,带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奋力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崭新画卷。

记者 付 炎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