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生活垃圾 “废”焕新生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24

垃圾清运车夜间行驶在中心城区至夏县庙前镇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山路上

生活垃圾,都去哪了?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积极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已建立起了完整的前、中、后端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同步配套建设了运城市生态环保产业园区,实现了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

潞村街垃圾中转站是中心城区最大的站点,每天吞吐垃圾230余吨。

看似无用的生活垃圾“摇身一变”,已成为绿电、生物柴油等可利用的再生产品,重新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的背后,不仅折射出城市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养成,还生动地反映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成效。

生活垃圾是放错位置的“宝藏”。大大小小的垃圾桶,承载着来自千家万户的垃圾,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处理车间内,工作人员在操作垃圾吊抓斗,将充分发酵的生活垃圾投入焚烧炉。

中心城区每天产生大约500吨生活垃圾。这些垃圾被城市环卫部门统一收集清运至垃圾焚烧发电厂后,经现代环保工艺焚烧资源化利用,摇身变成了“绿色电能”。平均1吨生活垃圾发电量约为400千瓦时。

生活垃圾变绿电,得益于我市实施建设的重点民生环保项目——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该项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开启了“全焚烧、零填埋”新篇章。

山西中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预处理车间内,垃圾处理设备在不停运转,餐厨垃圾将被加工成工业油脂、沼气等产品,循环利用。

垃圾焚烧发电,需要足量的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收集清运。据了解,目前,中心城区的垃圾清运工作实施“日产日清”、统一收集清运的模式。每天,各网点工作人员将垃圾统一收集转运至7个垃圾中转站和9个垃圾点位地埋桶,再由专门的转运车辆将其转运至位于夏县庙前镇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经过发酵、焚烧、发电等一系列工艺处理后,生活垃圾就可变为宝贵的电力资源。同时,垃圾焚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烟气、炉渣及发酵产生的渗滤液,在现代环保工艺的加持下,也同步实现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生活垃圾在中转站进行压缩处理后,将使用专业的大型转运车辆运送至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理。

厨余垃圾也有了“变身”之路。一方面,我市从强化顶层设计入手,健全完善制度管理,明确餐厨垃圾收集、处置办法,让餐厨垃圾处理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建设运城市餐厨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通过对中心城区、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湖高新区、夏县城区、平陆县城区的企业、学校食堂及事业单位等产生的餐厨垃圾进行收集,然后转运至餐厨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厂区。

山西中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中心城区一家饭店前收集餐厨垃圾。目前,餐厨垃圾转运车有15辆,负责收集、运输中心城区、平陆县等区域的1600余个点位的餐厨垃圾。

在现代化设备的加持下,收集好的餐厨垃圾经过接收料斗、大物质分选机、制浆分选一体机、高温蒸煮罐、三相提油机等不同工序处置,可将其中的杂物排出,进行外运处置,其余则可变身为各种有价值的能源。其中,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残渣可用于黑水虻的养殖,为水产品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饲料;沼液、沼渣可用于制作有机肥;产生的沼气作为清洁能源可用于发电;分离出的毛油可制作生物柴油、航空燃油等。

小区居民投放生活垃圾

垃圾分类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垃圾焚烧发电和餐厨垃圾处置都是我市近年来重点实施的民生项目,旨在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其中,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垃圾1200吨,每年可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43.8万吨,发电1.3亿千瓦时;餐厨垃圾处理厂日处理垃圾规模可达200吨,日处理地沟油可达15吨。垃圾“变废为宝”,不仅减少了生活垃圾对城市的污染、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让市民真切感受到科技造福城市生活的巨变,使城市更文明、更绿色、更宜居。

福龙马环境卫生管理(运城)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盐湖区东城街道工行培训中心收集生活垃圾。该公司工作人员每天按区域对各点位的生活垃圾进行3次收集和转运。

生活垃圾变“绿电”并网后,循环应用到群众生产生活中。

运城市生态环保产业园区内已建成投运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餐厨垃圾处理厂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