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民生“三重奏”

——平陆县执笔绘就幸福民生新画卷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24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平陆段如一条绚丽的丝带,在山川河谷间蜿蜒伸展,将沿途风景串联成流动的画卷,串起一路好风光;校园里,舞蹈教室窗明几净,绿茵场上跃动着青春身影,孩子们“沐浴”在现代化的教育中,茁壮成长;曾经斑驳的老旧小区,如今电梯加装、外墙换新,褪色的老楼重披新装,居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平陆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优质均衡、交通网络升级、老旧小区改造三大领域协同发力,让发展成果真正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一幅“学有优教、行有通途、住有宜居”的温暖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展。

教育优质均衡: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教育是民生之基,更是希望之源。平陆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增强。

然而,随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结构变化,新的挑战也随之浮现——学生数量持续增长,教学空间日渐紧张。对大多县域中小学而言,教育空间,正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普遍难题。

“全县超过八成的小学生在城区就读,而2021年之前城区仅有3所小学,校园配套设施远远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平陆县教体局督导室主任宋建国坦言曾经的困境。

面对挑战,平陆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做到教育规划优先制定、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编制优先补充、教育问题优先解决,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构筑了坚实的政策与资源支撑。同时,制订出台《平陆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硬件补短板、软件抓提升”的创建思路,推动各项任务稳步落地。

2024年,总投资2.36亿元、占地4.8万平方米的平陆县第四小学正式启用。作为全县首所高标准寄宿制小学,学校建有25个功能教室,覆盖科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全面满足学生实验探究、艺术创作、数字化教学与全天候体育活动需求,极大地缓解了教育资源紧张的现状。

“第四小学的师生,一部分是从原平陆县实验小学分流而来,旨在缓解城区中小学‘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平陆县教体局党办负责人孔令章进一步解释道,“原平陆县实验小学学生多达4500人,是第四小学目前学生人数的3倍,但占地面积却只有第四小学的三分之一,生均活动空间严重不足。”

如今的第四小学,现代化教育设施一应俱全。“室内体育馆可同时容纳两个班级上课;科技教室体验设备齐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爱上科学;足球场更是学生们的最爱,去年学校还获评足球特色校。”第四小学校长王智军介绍,“作为寄宿制学校,我们不仅能满足学生住宿需求,还能为他们提供舒适的午休环境。”

优质教育,不止于硬件升级,更在于内涵提升。“目前,学校已实现每100名学生配备一名艺体教师的配置目标。”王智军补充道,“我们还推进智慧教育,实施集团化办学,与曹川中心校等3所乡镇学校联动发展,共研共享教育资源。”

截至目前,平陆县累计投资7亿元,先后建成第一初中、第四小学,成立第三初中,开工建设第五小学,总计新增学位7000个,并实施了一系列教育优质均衡项目……至此,该县正式形成了初中“三足鼎立”、小学“五驾并驱”的新格局,从根本上消除了“大校额”“大班额”现象。

面向未来,平陆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缩小校际差距,全面提升办学质量,推动全县义务教育向着更加优质、更加均衡的方向稳步迈进。

交通脉络贯通:旅游公路串联“诗与远方”

初冬时节,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平陆段宛如一条镶嵌在黄河岸边的金丝带,蜿蜒穿行于山色斑斓之间。远眺层林尽染,近观黄河奔涌,一路皆是如画风光。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平陆段西起洪池镇岳村沟,与芮城段相连,东至曹川镇石家村,与夏县段相接。这条主线长115公里、支线长102.4公里的“黄金廊道”,以“沿黄、近水、亲山”为设计理念,将茅津古渡、黄河生态园等景点串珠成链,惠及沿线9个乡镇20万群众。道路的通达,不仅连接了城乡,更激活了产业、温暖了民心。

张村镇三湾村,正是因路而兴的生动写照。

作为平陆三湾大天鹅景区的所在地,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持续改善,三湾村的文旅产业优势日益凸显,不少村民加入民宿经营者的行列。

61岁的解正贵在村里经营民宿已有十余年。从最初的十余间客房,到去年建成一栋400多平方米、新增14个房间的二层小楼,他的民宿规模不断扩大,生意也越做越红火。“‘彩虹路’修好之后,游客明显多了。我们家的标间每晚200元,还包一日三餐。旅游旺季时,一天就能收入两千多元。”他笑着说。

据三湾村村干部介绍,该村面积小、人口少,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或居住县城,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如今,在民宿、餐饮等产业带动下,部分村民回乡创业就业,实现了稳定增收。

路景交融,以路生金。依托交通与文旅的优势,三湾村与关家窝村携手合作,打造出“天鹅观赏+草莓采摘”的特色组合,形成“观光+采摘”联动模式,实现“1+1>2”的产业发展成效。

茅津古渡同样焕发新生。去年“五一”假期,这里日均接待游客上千人次,沿线农家乐十分热闹。“过去,游客大多直奔河南省三门峡市。如今,路修好了,游客来玩更方便,这里也成了新的旅游打卡点!”茅津村一位村民在茅津古渡渡口旁经营着一家烧烤摊,自从“彩虹路”修建完成,烧烤摊的收入逐渐可观。

修路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起点。平陆县持续推进“交通+产业”融合发展,将道路建设与常乐镇千亩葡萄园、张村镇后地村采摘园等产业紧密结合,全力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黄河生态廊道。如今,自驾游、农家乐、民宿等业态蓬勃兴起,沿线群众收入稳步增长。

家园焕新提质:老旧小区“改”出满满幸福感

作为一项“家门口的民心工程”,老旧小区改造让越来越多的居民感受到“幸福来敲门”的温暖。

平陆县教体局第一家属院,便是这一变化的生动缩影。

“这房子住了28年,从墙面、地面到下水道,处处都是问题。”作为这里的“老居民”,柴宏林一边走一边感慨,“以前的路面坑洼不平,楼梯栏杆锈迹斑斑,管道严重老化时不时漏水,实在是让人头疼。”

顶楼住户马天龙同样深有体会:“我家在最高层,屋顶漏水问题最严重。本来打算自掏腰包修缮,没想到县住建局主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今年,在平陆县住建局的全力推动下,这个老旧家属院终于“重焕新生”。该局工作人员王辉介绍:“我们提前摸排,确定改造名单,并在实施前充分征集居民意见,将大家反映强烈的问题列入改造清单,逐一落实。”

从2024年清单征集到2025年项目启动,外墙保温、路面硬化、屋顶防渗……一项项工程从纸面走进现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不只是教体局第一家属院,仅一墙之隔的德馨园小区,也正经历着一场“更新升级”。

电动自行车车棚整齐划一,充电桩配备齐全,加装电梯工程稳步推进……走进德馨园小区,改造的痕迹处处可见。

“每个小区情况不同,改造方案也因地制宜。”王辉进一步解释道,“德馨园小区内部空间较为宽敞,具备加装电梯的条件。我们充分征询每栋楼居民的意见,在大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补贴+居民自筹’的方式推进电梯安装工作。”

近两年来,平陆县累计投入350万余元,先后对火电厂家属院等6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不仅新增了微型消防站、电动自行车车棚等便民设施,也完成了排水管网更新、外墙保温、楼道翻新等基础工程,推动小区实现从“基础保障”到“品质宜居”的美丽蜕变,让越来越多的老旧院落焕发新生。

教育、交通、居住,这三者构成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直接的来源。平陆县以教育优质均衡托举希望,以交通脉络贯通发展动脉,以家园焕新温暖日常生活,共同奏响了一曲温暖而有力的民生“三重奏”。

本报记者 邢智轩 曹欣怡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