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24
本报讯(记者 杨红义 柴瑜竟)“锅盔”般大小,龟背状花纹,这种露天生长、产量奇高、收益可观的食用菌“新宠”——“龟背冬菇”在我市率先试种成功。
11月18日,在盐湖区泓芝驿镇乔阳村景小迪家庭农场,大门两侧闲置地块的垄沟里,一朵朵硕大的“龟背冬菇”在冬日的寒风里傲然挺立,肥厚的菌盖厚实饱满,白润细腻的菌肉煞是喜人。这种品相口感俱佳的田间低温巨型蘑菇,自11月15日上市以来十分走俏,目前已实现销售收入两万余元,预计到明年3月采摘期结束,每亩总收入将超8万元。
“龟背冬菇”巨型菇单株最重超两公斤,菇伞最大直径达40厘米,每年10月种植后至来年三四月,每亩可采4茬,产量最高可达1万公斤。同时,这一菌种抗寒性突出,5℃即可生长,耐-35℃极端低温,在12℃至15℃环境下,30天至35天完成一个生长周期,能填补冬季农田耕种空白,且具备“不与粮争地、不与农争时、不与地争肥”特性。“龟背冬菇”作为食用菌中的“劳斯莱斯”,是盐湖区在外优秀人才——长治医学院产业学院核心专家段国锋博士及其团队的最新研发成果。
今年春节期间,泓芝驿镇机关干部段泽锋在与回乡探亲的段国锋闲聊中得知,这一市场潜力巨大的成果历经反复试验,已具备大面积推广条件。双方积极协商并达成共识,由段博士团队无偿转让该菌种种植技术,乔阳村党总支、村委会全力承接这一项目。
“今年国庆期间尝过样品菇,口感绵甘嫩滑且无腥味,远超市场上常见的平菇、香菇。特别是,其种植无需建棚、搭架,能显著节约种植成本,门槛低、风险小,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了新路子。”乔阳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景胜东说,“我们研究后决定,利用村里的景小迪家庭农场闲置地块进行试种。10月下旬播种以来,得益于专家团队的远程技术指导,一举试种成功,基本达到预期效果。明年,我们将在全村2200亩梨园推广间种,带动村民全面增收。”
“‘龟背冬菇’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以及多糖等活性物质,兼具膳食和药理价值,市场前景广阔。”市果业发展中心有关专家表示,“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近300万亩的果业经济林,冬季管理期长达数月,与‘龟背冬菇’的生长期形成互补。依托全市林果资源,适时推广果菌轮作新模式,每年有望新增数百亿元产值,为我市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增添新动力,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