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生态治理工程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21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发展目标,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十四五”期间,垣曲县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改善深度融合,以亳清河治理工程和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净化工程为抓手,书写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山城答卷。

近日,在亳清河垣曲段河道治理二期工程现场,记者看到工程车辆往来穿梭,施工人员各司其职,清淤疏浚、浆砌石作业等按节点稳步推进,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作为垣曲县水环境治理的核心工程,该项目治理范围西起该县长直乡西郊村、东至王茅镇柳庄村,全长8.256公里,涵盖新建堤防5.724公里、加固及加高堤防3.852公里、穿堤管涵建设、主槽防护等多项内容。

亳清河垣曲段河道治理二期工程监理吕为伟介绍:“目前浆砌石作业已进入尾声,清淤疏浚工作也在同步进行,预计项目将在12月底前全面完成。”

针对工程战线长、工期紧、任务重的特点,该项目创新采用分标段同步推进模式,4个施工标段并行施工,每个标段均配备专职监理人员,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规程把控施工全过程,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双达标。

据了解,亳清河治理工程竣工后,沿线将被打造成为集旅游、产业、示范于一体的绿色走廊,既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防洪屏障,又能释放生态修复、乡村振兴、旅游增值等多重效益。

不只是亳清河治理工程,该县已全面完工并投入试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净化工程也为群众带来了福祉。

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净化工程通过引水管道将污水处理厂尾水引入人工湿地,经特殊滤料和水生植物深度净化后再排入河道,不仅提升了区域水土保持和水涵养能力,更让处理后的水质得到质的提升,为下游农业生产和流域生态提供了可靠保障。尾水人工湿地的投用,则让亳清河道景观更加优美,为鸟类、鱼类提供了优质生存空间,推动沿岸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生态惠民,民生利民。这些生态治理工程的推进实施是垣曲县“十四五”期间生态建设的生动缩影。过去五年,垣曲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指引,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坚守“一泓清水入黄河”的生态底线,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让绿色成了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下一步,垣曲县将继续以青山绿水为卷,以绿色发展为墨,持续推进县域生态环境治理,为建设“美丽山城、幸福垣曲”和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作出有力贡献。

 记者 樊慧敏 通讯员 崔璐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