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20
荒山荒沟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筑牢绿色屏障的关键举措。连日来,河津市林业局组织专业力量,向分散立地条件差的“硬骨头”发起攻坚,全力推进荒山荒沟绿化工程,确保“栽一片、活一片、绿一片”。
在下化乡的造林现场,记者看到专业的荒山造林队伍正在陡峭的坡面上紧张作业,他们采用独特的“鱼鳞坑”整地方法,沿等高线挖出一个个半月形树坑,形如片片鱼鳞,随后将一株株苗木仔细放进坑内,培土压实。“荒山荒沟绿化最大的难点在于,地块分散、立地条件差,栽植管护难度较大。”河津市林业局林业站站长韩冬告诉记者,“我们组织专业的荒山造林队伍,选用了白皮松、油松、侧柏、连翘等抗旱耐寒树种,采用‘鱼鳞坑’整地,最大限度保障栽植效果。”
据介绍,“鱼鳞坑”整地栽植方法在较陡的坡面上沿等高线挖设半月形树坑,能有效蓄积雨水,达到保土、保水、保肥的目的,有效提升苗木在恶劣立地条件下的成活率。栽植过程中,河津市林业局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质量、保成活”的要求,对苗木选择、整地栽植、抚育管护等环节全程把关、层层验收,确保绿化成效落地落实。
据了解,今年河津市荒山荒沟绿化工程覆盖了下化乡、城区街道、赵家庄街道、僧楼镇、柴家镇、小梁乡等6个乡镇(街道)的37个村,总体造林面积超过8000亩。
近年来,河津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一山两河”生态框架,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统筹推进荒山荒沟造林、乡村绿化、企业绿化、通道节点绿化等重点工程,年均造林面积近两万亩。对荒山荒沟零星裸露地这些土壤贫瘠、水源短缺、坡面陡峭“硬骨头”的持续攻坚,正是该市筑牢生态屏障、建设美丽河津的有力写照。
记者 董战轩 通讯员 曹文娟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