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运城时空>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19

肖 倩 董 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进行专章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战略把握,为“十五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义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标志着我们党对生产力的认识实现了又一次飞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十五五”时期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定力。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划时代变革都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变革为前提的,科学技术则是推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如今,新一轮产业革命已悄然发生,中国要推动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抓住机遇,实现“弯道超车”。因此,从理论逻辑看,新质生产力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中国发展实际,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体现了我国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二是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因此,必须进一步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方面,当下我们对文化、健康、养老、旅游、网络等新型消费需求越来越多,高质量发展顺应时代呼唤,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则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力。另一方面,要解决从“多”到“好”、从“粗”到“精”的问题,就必须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三是积极应对世界百年变局的战略之举。“十五五”时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环境压力。一方面,全球范围内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谁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的先发优势,谁就掌握了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大国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升西降”的新国际格局正在形成。“十五五”时期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战略核心地位,是有效应对风险挑战、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必然要求。

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的有机整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明确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一是劳动者的质变。从体力型、技能型转变为知识型、创新型的新型劳动者。未来社会不仅需要的是“高精尖端”科技创新人才,还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新型劳动者是要站在时代潮头引领时代方向的人才。二是劳动资料的质变。从传统的机械装备升级为“智能+数据”的复合装备。劳动资料,特别是劳动工具的创新和进步直接推动生产力的提升。三是劳动对象的质变。从传统的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拓展到太空宇宙、生物基因等新兴领域,上天入海、登月钻地、类脑研究无不可能。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有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能“一刀切”,而是要因地制宜。

一是坚持扬长补短。各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均不相同,建立适应地方实际的正确坐标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最佳路径。客观上发达地区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雄厚的科研创新实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科技革命的重要窗口。但是不发达地区传统产业也有转型发展的潜力。临猗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以科技引领传统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郇阳果园”,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破解老果园更新难题,用科技让特优农产品变身摇钱树,实现整个市场的良性互动。

二是坚持整体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认知,深入开展调研论证,确定各地各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任务,科学谋划发展路径。通过示范创建、整体推广,立足基本点、扩充基本面这种点面结合的方式,有效避免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发展时机尚不成熟、发展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出现一哄而上的不良局面。

三是坚持先立后破。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都有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空间,不能顾此失彼。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先立后破,一手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育新枝栽新苗;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积极促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让老树发新芽。只有立足实际,坚持系统推进、循序渐进、稳中求进的工作方法,才能不断开辟新赛道、新领域。 (作者单位:临猗县委党校)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