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18
“过去办手续时部门之间标准、流程不一,一个项目批下来,时间都耗在‘跑部门、补材料、等会签’上。”一位企业项目负责人手执一本《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流程》坦言,“现在有了清晰的流程图,又通过精准的培训,我们心里有底了,知道‘找谁办、带啥办、多久能办好’。”
这是临猗县近期着力疏通项目手续办理“中梗阻”、推动项目加速落地见效的生动缩影。
为彻底破解项目“审批繁、流程慢、落地难”的顽疾,今年,临猗县推出由县纪委监委统筹协调、相关部门深度参与、项目推进中心编制印发的《临猗县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流程》图文书,通过“地毯式”梳理,将项目审查类事项办理时限从45个工作日大幅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一图明流程”实现了从“多头跑”到“一图清”的转变。
制度创新是关键,但落地生根靠执行。为确保这本工具书不仅印在纸上,更能用在一线,11月10日至11日,该县由项目推进中心牵头,精心组织召开了一场覆盖全县的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专题培训会。全县30个县直单位、14个乡镇的97名项目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齐聚一堂,接受了一场系统性、实操性的“流程洗礼”。
“培训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一次全流程的‘实战推演’,目的就是带着大家把每个流程每个环节弄通弄懂、了然于心。”临猗县项目推进中心主任王艳娇道出了培训的初衷,“目标是让项目责任单位‘流程清、材料齐’,确保‘环节顺、审批快’。”
培训精准聚焦项目单位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模糊点,由行政审批、自然资源、财政等7个涉及审批服务的核心部门业务精英轮流授课,内容覆盖从立项、环评、能评,到用地预审、土地供应、资金证明、考古勘探乃至失地农民保险等全链条、全环节。
在讲解“环评与能评”环节时,授课人员不仅明确了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3类环评的判定标准,更重点剖析了项目单位最容易出错的“能评豁免”情形。
“许多小型民生项目其实不需要办理能评,但过去因为信息不对称,项目单位往往费时费力准备材料。现在通过培训,一线人员掌握了精准判断能力,能从源头为企业减负,平均可节省前置准备时间5个至10个工作日。”该授课人员介绍。
在聚焦“土地组卷”这一关键难点问题时,授课骨干结合典型案例,详细拆解了组卷资料清单中的权属证明、补偿方案等核心要件的要求与常见疏漏。“土地组卷是供地的前置环节,一旦卡壳,整个项目进度都将停滞。”一位参训的乡镇干部感慨,“这次培训把‘什么情况下需要组卷’‘补偿方案需要达到什么深度才算合格’这些模糊地带都讲清楚了,我们回去指导项目单位准备材料,方向感强多了。”
“这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是预判能力提升了。”一名来自一线的业务骨干在培训后分享道,“比如现在我知道,在立项阶段就要同步考虑用地预审和环评的衔接要求,可以提前对接,避免后期打乱仗。这才是真正从源头上为项目抢时间。”
培训还深入讲解了“串联”与“并联”办理的适用场景,强力推动“串联等待”变为“并联协同”。来自交通部门的业务骨干感慨道,各部门在手续办理中的协同作战模式,为后续项目推进打通了关键节点,按下了“加速键”。
一子落而满盘活。随着“一本流程”的深入推广、“精准培训”的全面覆盖,临猗县项目审批的“一池春水”将被有效激活。流程的透明化倒逼部门协同增效,培训的精准化赋能经办人员担当作为,服务的全程化破解企业后顾之忧,最终转化为项目落地建设的“临猗速度”。
下一步,该县将建立流程动态优化和长效培训机制,持续为项目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 付 炎 通讯员 李 宁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