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解密污水净化 探寻环保密码

——盐湖区第十实验学校“行走的课堂”实践小记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07

聆听讲解

“自来水从哪里来?”“污水需要经过哪些处理才能排放?”10月31日,带着诸多好奇和提问,盐湖区第十实验学校的初三学子们开启了前往解州净水厂和解州镇生活污水处理站的研学之旅,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

来到解州净水厂,孩子们依次参观了多个水处理车间,通过清晰的图示和讲解员的讲解,他们得知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自来水并非“自来”,而是需要通过沉淀、过滤、消毒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处理后才能得到清澈可供使用的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一体化净水车间,当看到原水在处理池中一步步变得清澈透明时,学生们的脸上难掩兴奋和激动。“这个净水过程很神奇、很细致,这和我们课本上的知识刚好对应,亲身体会后感觉知识更立体生动了。”学生张紫萱说。

“污水处理的第一步,就是需要进入眼前的粗格栅及提升泵房和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通过物理分离,把水中的固体杂质和砂粒尽可能地去除,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创造条件……”在解州镇生活污水处理站,讲解员结合现场情况为孩子们详细介绍了污水处理的流程和标准,让知识变得简单易懂。

通过实地观察和学习,科学不再是纸上谈兵,知识变得可触可感。“在初三阶段的学习中,‘水的净化’‘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等知识点相对抽象,单靠课本讲解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而此次研学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和感受‘一滴水的重生之旅’,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张梦玲说。

“每一方污水的净化来之不易,经过科学处理后,污水也能变成‘清泉’,重新回归自然或用于绿化灌溉。”参观结束后,学生杨子汐感慨。

更多的环保知识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学生任浩睿说:“从天然水到自来水,从生活污水到可排放的水,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之后我会更加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该校副校长柴晓萍表示:“带着学生走进自来水厂与污水处理厂,这既是一次‘行走的课堂’,更是学校落实‘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未来,学校会持续搭建更多‘走出校园、对接社会’的研学平台,让知识链接生活,让成长扎根实践。”

记者 陈怡霏 文图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