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23
赵 岚
早上睁开眼,习惯性划开手机屏,红色标记提醒我这是记忆里的重要日子。这特殊的、温暖的印记,如同婉转悠长的歌谣,让幸福生生不息……
三十二年前的下午五点多,侄女星星在西城壕的妇幼站降生,这是血脉的延续,是家族希望的寄托。喜讯传开,一家人的喜悦满得快要溢出来。妈妈和哥哥留在医院悉心照顾嫂子,傍晚时分,我挽着奶奶兴高采烈地往家走,路上闲聊时,奶奶半是埋怨半是伤感地念叨:“真让你说中了,这娃和我生在一天,我往后都没生日过啦!”我忙安抚:“奶奶,咱们都属鸡,生日同一天,以后有人陪您一起过,多热闹!”她撇撇嘴,像个争宠的小女孩,眼里带着点醋意,模样格外可爱:“那到底是给我过还是给她过?”我赶紧补了句:“当然是给您过,她是沾您的光呢!”这话把奶奶逗得扑哧一笑。我们的笑声飞向夜空,连天上的星星都似被感染,顽皮地眨着眼睛,像是在和我们遥相呼应。我提议给侄女取名“星星”,盼她平凡的人生能如星辰般永远闪亮。从此,这个乳名伴着她成长。这个日子因联结了我和奶奶,便有了血脉亲情的温暖,有了对生命美好的祈愿。
记忆里,似乎只有奶奶给爷爷过生日。在她心里,爷爷是她的“主心骨”,她的生活仿佛因爷爷而存在,而鲜活。她总说,两人过一个生日就够,爷爷是一家之主,理当由他过。爷爷生日时,家里总会收到亲戚送的成对寿桃馍——按我们当地习俗,两位老人健在就蒸一对,若只有一位就蒸一个。那卷着葱油的桃形白馍,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是稀罕物,让人见了直流口水。桃嘴要留给寿星爷爷,奶奶最多和我们一样,分食点边角,权当捎带过个生日。可她为爷爷操办生日时,眼里的踏实与幸福,是她表达爱的特殊方式。
爷爷过世后,奶奶瘫痪在炕十余年。每到生日,她无法像其他老人那样,被家人带往酒店吃大餐、戴生日帽、吹蜡烛、吃生日蛋糕。好好过一次生日,成了她一辈子未圆的梦。
侄女的生日,爷爷格外上心,每年都会给这个“小寿星”发一百元贺岁钱。在20世纪90年代,那可是他工资的三分之一,称得上巨款了。这份赏赐一直持续到爷爷离世。当然还会有奶奶蒸的卷油心的鱼馍前来助兴。后来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生日蛋糕。我这个当姑姑的,也会时不时发个红包表达爱意。用奶奶的话说,人都是亲小不亲老。那时年少不懂事,从没想过奶奶心里会是啥滋味!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侄女三十二岁了,奶奶也已离世十四年了。看着侄女从咿呀学语,到大学毕业,结婚生子,每到这一天,看到侄女我都会想起奶奶,想象着那个世界的奶奶会怎么度过这一天,舍得为自己煮一碗卧着荷包蛋的长寿面吗?不,她一定不会!就算爷爷说:“你这老太婆,抠搜了一辈子,一碗面就能把家吃穷?就不能对自己好些!”她也不会。我尚且可以给侄女微信上发红包,表情达意。而对于天堂的奶奶,我又能怎样?想表达心意如今再没机会,尤其今年独在异乡陪读,就连想去坟头烧个纸都成了奢望。
恍惚间觉得上天一定是让侄女接替奶奶看这个世界,一定是接替奶奶陪伴我,奶奶一定也期望我接替她疼爱侄女,唯有接过亲情接力棒,对侄女多些关爱,才是送给奶奶最好的生日礼物。
普通的日子,因为特别的人被赋予特殊的意义。这世间平凡而美好,这人间因为爱而丰盈。一家人和和美美,一家人平平安安,每个日子都是生日,每个日子就是好日子。而那亲情的重影,也在岁月的风里晕成了一幅暖融融的画,你看,奶奶的笑影和侄女的笑靥叠在一处,爷爷的叮嘱与我的牵挂融在一块,那些爱与思念,就这么在时光的褶皱里,晕出了一圈又一圈温暖的涟漪。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