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妈妈的老式月饼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30

□段连生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将至,街巷里飘着节日的甜香。门店摊档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广式、苏式、京式,流心、奶黄、冰皮各式花样翻新。但于我而言,咬在嘴里,总缺了点妈妈做的老式月饼那股地道滋味。

爸妈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每逢中秋吃月饼,我总忍不住想起小时候。节前几天,妈妈就忙着备馅料——炒得喷香的花生碎、芝麻粒,晒好的桂花干,泡软的冬瓜条,还有蒸得沙糯的红豆、绿豆,混着砂糖和敲碎的冰糖,满满一大盆,是独属于那个年代的香甜。她还要提前发面、醒面,案板上撒点干面粉,把面团揉得光滑,像包包子似的裹进馅料,再放进刻着“中秋月饼”的木模子里一压,磕出来的月饼就带着清晰的花纹,朴素又扎实。

烙月饼得用柴炉子和铁鏊子。妈妈把鏊子架在柴炉上,我就蹲在旁边添柴。“得小火慢炕,急不得,不然就焦了。”她一边翻着月饼,一边叮嘱我。我攥着细柴棍慢慢添,眼睛却直勾勾盯着鏊子——月饼渐渐鼓起来,饼皮变成了金黄,热气裹着面香、馅香冒出来,勾得我馋虫直爬。

刚出锅的月饼烫得冒热气,我急着伸手去拿,妈妈笑着拍开我的手:“慢点儿,别烫着手、烫着嘴。”语气里全是疼惜。

妈妈先让我把月饼端给爷爷和刚探亲回家的爸爸吃,看着他俩咬下一口,妈妈脸上笑开了花。随后,她又让我给邻居们送些。听着街坊们“你家月饼真香”的夸赞,妈妈的眼角眉梢都是亮的。

那年月,能吃上块月饼算是奢侈的。如今月饼的花样多到眼花,包装也精致,可怎么吃,都没有当年妈妈做的那口实在。时过境迁,我才懂得,妈妈的老式月饼,裹着的从不是什么稀罕馅料,是她揉进面里的挚爱,是孝敬长辈、分享邻里的心意,更是中国人对团圆最朴素的期盼。

今年,临近中秋,老伴也学着妈妈当年的样子做起了老式月饼。我再拿起一块传统老式月饼,油纸还是粗糙的触感,饼皮花纹依旧简单,咬一口,还是记忆里的味道。虽然带着天然气的温度,却裹着老伴的爱意,藏着岁月里最踏实的团圆。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