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近距离,与古人生活“触碰”

​——闻喜县上郭邱家庄遗址公众考古活动侧记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30

记者 郭瑞倩 实习生 续思颖

“你触摸的不是陶片,是古人的温度。”

9月28日,闻喜县上郭邱家庄遗址,2025年“国宝第一市 对话五千年”公众考古活动现场,宣传标语传递着人文关怀与历史深意,从澳大利亚回运探亲的姚李囡在现场对此有了最真切的体会。

探方里,工作人员手持手铲轻落、细致清扫,遗存模样逐渐显露清晰,这样的场景,她看入了迷。“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考古节目,这次亲眼见到几千年前的历史遗迹、现场挖掘的场景,震撼感完全不一样。”姚李囡感慨,原本以为这些文物冰冷遥远,可真正靠近才发现,它们与日常生活如此贴近,“仿佛能伸手触碰到古人的生活。”

当天上午,我市2025年“国宝第一市 对话五千年”公众考古活动拉开帷幕。20余位考古爱好者循着考古队员的足迹,从了解遗址概况到走进勘探现场,亲手触摸两千年前的晋国文明印记。这场公众考古活动,正让每一层夯土、陶片上的每一道纹路都成为“密码”,邀请更多人走进历史、读懂文明。

邱家庄遗址坐落于闻喜县桐城镇上郭村至邱家庄村一带,由西南向东北地势逐渐升高。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已被确认为是“古曲沃”的核心区域,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已历经十余次考古发掘,成为解码晋国历史的重要密钥。

邱家庄遗址承载的不仅是晋国的记忆,更见证着文物保护理念的普及。当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考古现场,那些沉睡千年的文明遗存,便在代代相传中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邱家庄遗址项目负责人、闻喜籍考古人陈海波从遗址概况、发掘历程及学术意义三方面展开介绍,向公众勾勒这片遗址的历史轮廓:“遗址整体布局以城址和墓群为主,西南为城址区,北部为墓葬区。结合文献记载与历年发掘成果,可确定此处是晋国历史上著名的古曲沃所在地,是晋国小宗代大宗的策源地。”

回顾邱家庄遗址的发掘历程,1959年,它首次被发现。1973年至2013年是发掘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是配合基本建设,发掘工作以墓葬为主。到了2018年至2024年,进入发掘的第二阶段,主要配合专项行动,发掘工作从抢救性发掘转变为主动性发掘,并且开展了大规模的勘探,从而确定了城圈的基本范围。

2021年至2023年,考古工作主要围绕城址展开,具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在城内发现了居址区,经过近几年的发掘,不仅发现了与铸铜相关的陶范,还发现了陶三通,这足以证明城址的排水设施较为完善。另一方面,对北城门进行了发掘,在勘探过程中发现了主干道,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对其进行发掘“解剖”。2024年,发掘了一些中型墓葬。陈海波介绍,“今年的发掘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道路问题和城墙基槽问题”。

刚刚在全省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夺得“考古探掘工”项目一等奖,同样也是闻喜籍的考古人张王俊带领考古爱好者们踏入勘探现场。栈道沿探方边缘铺设,确保遗迹不受扰动。“这个方框是探方,脚下的隔梁用于控制地层剖面……”张王俊边走边讲解,面对公众提问,他以通俗语言耐心解答,确保每位参与者有所收获。

在一处灰坑前,张王俊讲解道:“灰坑是古人取土后形成的坑穴,常被用作垃圾填埋处。这里出土的木炭、兽骨和碎陶片,能反映当时的日常生活。但与墓葬中的完整器物不同,灰坑陶片的拼接需要漫长过程。”

……

公众考古课堂讲解结束后,许多爱好者依旧沉浸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收获到难忘体验的,还有编剧潘禹华,他正在为作品寻找灵感,“老师们在讲解土壤层、历史层等内容时,极为严谨,均以实质证据阐述,无过多猜测,这种严谨对我们很重要。影视工作需了解多元职业与社会面,今天两位老师对历史的解构逻辑独特,让我收获颇丰。今后只要有机会,我一定多多参与这样的活动”。

陈海波说,“考古学发展到今天,勘探已不是最主要的目的,而是为了全方位地复原、构建并重新了解古代历史。邱家庄遗址的重要性在于它弥补了考古缺环,这一阶段的物质文化遗存能够代表晋国鼎盛的时期”。

此次公众考古系列活动后续还将在绛县西吴壁遗址、夏县辕村遗址、夏县西阴遗址、垣曲县北白鹅墓地和芮城县坡头遗址等处陆续开展。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