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30
赵战生
古魏永乐镇傍河而建,自唐而兴。这里茂林修竹掩映,涧水蜿蜒淙淙,仙风氤氲显道,鸟语花香怡情,人称“小江南”,堪比“武陵源”。
这年,在京城长安做官的李商隐因母丧丁忧,举家从长安迁至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住在好友刘评事留下的一处空院落,与妻子王晏媄男耕女织,度过了一年多的田园时光。
在这充满温馨的第二故乡,李商隐抛却了宦海沉浮的万般烦恼,修心养性,心如止水,把自己融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之中。他每日躬耕陇亩,栽花种草,闲时漫步竹林,侧耳天籁,惬意青绿;兴来挥毫作诗,汪洋恣肆,直抒胸臆。
据统计,李商隐在永乐闲居的诗作共有32首,大多为五言诗。因很少受到外来因素干扰,他以“吾笔写吾心”的坦然心境,写下了诸多纯净自然、脍炙人口的诗篇。
“驱马绕河干,家山照露寒。依然五柳在,况值百花残。”这是他在《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书怀十韵寄刘韦二前辈二公尝于此县寄居》诗中的具象写实。可以看出,他对“五柳”先生(即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心驰神往,无限憧憬,是钟灵毓秀的永乐山水,满足了他心灵的渴望。面对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李商隐左右逢源,逸兴翻飞,屡有神来之笔,连落花都变得灵动起来:“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在他的眼里,那冰冷的石头,也都有了感情与生命:“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尽管字里行间也有些许的惆怅与落寞,但总体情绪还是积极向上,充满希冀的。
会昌四年秋,李商隐写下了《所居》:“窗下寻书细,溪边坐石平。水风醒酒病,霜日曝衣轻。”展示了一位隐者亲近自然,不求闻达的本色胸怀。
出镜永乐,跌宕长安,是李商隐人生中的两大福祸之地。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其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在他十岁左右时,慈父见背,他很小就担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稍长,李商隐跟随堂叔学习经史,后又拜当时的古文大家令狐楚为师,精研学业。令狐楚不仅教授他写作,还时常在经济上给予资助,对其早年成长不可或缺,至关重要。
唐代科举,远非才华横溢便可捷足登第,如若没有门阀做盾,宗师引荐,往往难跃龙门,名落孙山。李商隐虽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却因出身寒门,屡试不第。后来,还是在令狐楚之子令狐绹的推荐下,才考中进士。
虽然进士及第,但李商隐的政治生涯并无明显改观,且充满许多始料不及的变数。
“牛李党争”是唐穆宗至宣宗年间,最为激烈的一场派系斗争,其烈度与广度,震惊朝野,前所未闻。犹如波涌浪翻的政治大漩涡,无人能置身事外,自保安泰。
对李商隐来说,尤为不幸的是,他的恩公令狐楚父子身为“牛党”,且意志坚定,从未改变;而他后来却娶了“李党”中坚王茂元的女儿。在两党愈演愈烈的政治博弈中,出现了这样戏剧性的变化,真的让人啼笑皆非。
倒霉的当然是李义山。他被“牛党”斥为“背恩”“诡薄无行”“放利偷合”,遭到冷遇、排斥。在此期间,他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品秩不高,仅为正七品,旋即外放,也只是当了弘农尉一类的地方小官。
仕途不畅,际遇坎坷,种种磨难,使李商隐看透了封建官场的虚伪、腐朽与黑暗,决心另辟蹊径,寻找心灵安谧的港湾。他以渊博的学识、炽热的情怀、执着的追求,深耕诗歌园地,终于自成一家,大放光彩。
《无题》是李商隐诗歌中的瑰宝,主要是反映爱情生活的,因此人们都把他的《无题》,当作爱情诗的代名词。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浅吟低唱这些千古流传的爱情经典诗句,有谁能不情动于衷,感慨系之!在他的笔下,“青鸟”款款飞来,成了爱情的天使,比起“月老”手中的“红线”,有了生命的活跃,灵动了许多。
当然,在人生的低谷时期,李商隐对人世间的诸多事物,也有许多的迷茫与不解,以致难以释怀。“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花下醉》)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
李商隐的诗典雅华丽,意象精巧,意境朦胧,极富特色,形成了“朦胧美”的“西昆体”。故金代元好问(号遗山),在《论诗绝句》中慨叹:“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郑指郑玄,其学识渊博,曾为古书作笺注。迨至清代,程南溟更是有感而发,喊出了“佳句奚囊盛不住,满山风雨送人看。”奚者,书僮传也。意谓书箱藏不住好诗文,必将随着风雨,流播远方。
李商隐以诗成名,声誉鹊起,在唐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不幸的是,因官得祸,困顾落寞,形同孤雁。在他四十多岁时,屋漏偏遭连阴雨,船迟又遇顶头风,爱妻突患重疾离世,他深陷悲痛之中难以自拔。百无聊赖之下,他心灰意冷退隐官场,定居郑州,靠亲友接济度日。
大约858年,李商隐在贫困交加中一病不起,年仅46岁。一代才华横溢、名贯大唐的著名诗人,就这样走过了他的人生末路,令人百感交集,扼腕叹息。但愿他在九泉之下,能与爱妻重逢,倾诉衷肠,获得心灵慰藉。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