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29
记者 陈永年 王新欣 余 果
9月25日,永济市栲栳镇卫村一如往常般宁静。
“爷爷奶奶,我来了!”上午10时许,到村工作大学生李卿慧在张亲亲老人家门口的一声呼唤,瞬间打破了这片宁静,“你俩坐那儿就行,我去给咱做饭!”
今年8月,栲栳镇开始试点开展“乡镇干部做百家饭”活动,组建了以到村工作大学生为主体的团队,进村入户为老年人特别是留守老人做饭,通过做饭过程中的互动,了解民情,提供陪伴,拉近干群关系,此举受到村民欢迎。
他们还将入户做饭过程拍成视频发布在“栲栳不是栲栳栳”短视频账号上,同样好评如潮。
干部入户掌勺
听到呼唤声,张亲亲、张德法老两口笑盈盈地出来迎接。
看到镇干部们手中的鸡蛋、韭菜、木耳、虾米等食材,老人连声嗔怪:“家里啥都有,拿这干啥?”
“应该的,我们给咱做韭菜饺子和韭菜扁扁,行吗?”
“行,我给咱的面都和好了。”
李卿慧刚进门,就被老人拉着坐到炕上话起了家常。
“奶奶,你腿不好,最近去看了吗?”
“看了,儿媳妇把药都买回来了。”
……
老两口都已经80岁了,平常家里只有他们两个人,但屋里屋外却都收拾得非常清爽干净。
聊了一会儿,李卿慧撸起袖子开始洗菜,其他团队成员拍摄视频、拍照,分工明确。团队负责人、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孙晓霞接力与老人聊天,进一步了解家中情况。
李卿慧把刚从盆里淘洗过的韭菜放到阳光下晾晒,一旁的张德法老人等她走进厨房,赶紧悄悄地把韭菜攥在手中,边笑边用力甩掉上面的水珠:“娃娃们不常做饭,这水得甩甩,要不一会儿韭菜做成馅儿,里面的水就多了。”
镇干部们不擅长做饭,但乐于求教。
“爷爷,面是不是得这样揉?”
“奶奶,这样切对吗?”
……
一个想学,一个愿教,略显笨拙却充满真诚的烹饪过程,让往日冷清的小院始终充满欢声笑语。
最终,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韭菜饺子和韭菜扁扁被端上了桌,虽然卖相一般,但散发的质朴香味却让人备感亲切。
在老人的极力挽留下,镇干部又到饭店里买了几样菜,陪着老人边聊边吃饭。“只有逢年过节孩子们回来的时候,我们家才会这么热闹,这饭吃着香得很!”张亲亲老人曾经当过近20年的村干部,这是她离任以后镇干部第一次到她家吃饭。
当镇干部们熟练或笨拙地在村民家里切菜、炒菜,当饭菜的香味飘满院子,当大家围坐在一桌亲热地闲聊……原本普通的一顿饭,普通的一个农家小院,因为镇干部的到访,都变得让人回味无穷。
聚焦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运城市提出的建设“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其中的“一城”就是指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的好运之城。永济市今年也提出了建设“幸福家园 平安永济”的目标。
从上到下,都在谈“幸福”,那么乡镇一级如何生动、鲜活地贯彻呢?
“我们主要考虑3个问题: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有什么,两者结合我们能做什么?”栲栳镇党委书记李海锋说。
栲栳镇是闻名遐迩的“饭店镇”,永济牛肉饺子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全镇常住人口5.5万人,超过一半的人在外从事餐饮行业。在外务工人口多的另一面是留守老人多,全镇60岁以上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一成多老年人独自生活。
镇干部走访发现,村中很多老年人物质生活并不差,但精神上的孤单却难以排解。有的家很少有外人进门,家中冷冷清清;有的老年人一天到晚没人说话,电视、手机成了最主要的“陪伴者”……
“餐饮是全镇的特色产业,很多老年人年轻时都干过饭店,让年轻干部去做饭、学做饭,不仅让老年人觉得被尊重、被需要,还有利于特色产业的传承与发展。”李海锋的话直击要害,“对于我们栲栳镇来说,做好农村工作,很重要的一块就是服务好村里的老年人。”
为此,栲栳镇从8月起开启了“乡镇干部做百家饭”活动的试点工作,打造“一顿饭”的幸福味道,让老年人收获陪伴与快乐。孙晓霞牵头组建了以到村工作大学生为主体的团队,并在镇里的支持下,陆续购买了专业的拍摄器材、充值了剪辑软件会员,还申请了购买食材的经费。
年轻的镇干部们热情很高,不会做饭就向老年人请教,没学过拍视频就上短视频平台借鉴,工作时间忙就利用业余时间剪辑。当然,这些在家很少做饭的年轻人,一路走来也是状况百出。一名镇干部在村民家和面,拿着面盆就在水龙头下面接水,急得老人边笑边挡:“娃呀,可不敢,那就成面汤啦!”
“会不会做饭不要紧,做饭的过程就是我们的目的,哪怕闹点笑话让老人们笑一笑也是我们的一个收获。”孙晓霞说。
探索治理新篇
“栲栳烟火暖,干部来掌勺。我们今天在卫村,走,串门走,给咱爷爷奶奶露一手!”
前一句普通话,后一句永济方言,这样特殊的片头出现在大部分“乡镇干部做百家饭”短视频里。
许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看到视频,纷纷留言,一方面表扬镇干部,另一方面也想邀请镇干部到自己家去:“下次去我家吧,我妈妈一个人在家,就在栲栳村七队。”
一顿饭,从饭前聊天到做好端上桌,往往需要三四个小时。在锅碗瓢盆的叮叮当当中,在教学相长的互动中,老人们家中有什么困难,心里有什么疙瘩,镇干部们都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张德法老人家的煤气灶有安全隐患,郭庭祥老人家的蚝油开盖后未放进冰箱冷藏,杨金叶老人家的豆腐已变质……一个个被发现的小问题,一句句善意的提醒和建议,勾勒出新时代干群关系的生动画面。
栲栳镇共有33个行政村,目前,“乡镇干部做百家饭”活动已经覆盖了栲栳村、正阳村等6个村子。
9月15日,在永济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暨建设“幸福家园”现场推进会上,“乡镇干部做百家饭”短视频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赞赏。一周后,栲栳镇开始在全镇范围内推进“乡镇干部做百家饭”活动。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农村群众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特别是像栲栳镇所辖这些发展比较好的村子,老百姓的需求已经升级,政府的基层治理能力也需要同步提升。以关注老年村民精神需求为主打的“乡镇干部做百家饭”活动,就是其中一种别样的探索。
“这顿家常饭,是我们餐饮大镇的传承饭,是干群关系的加深饭,也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创新饭。”李海锋说。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