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29
张 颖
日前,随着一项总投资790余万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竣工,新绛县龙兴镇木赞村这个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的农业村,正悄然发生着深刻变革。
过去的木赞村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曾是田间劳作的真实写照,灌溉不便更是制约着土地产效的提升。为彻底改善该村的农业生产条件,新绛县政府投入“重金”,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此项目累计铺设地下灌溉管网8164米,实现节水灌溉全覆盖;改建及新建标准化灌排渠道9000余米,确保农田既能“喝得饱”,也能“排得畅”。同时,新修建的总长达1.5万米的20条宽阔田间道路,彻底解决了农机“下地难”问题,实现了“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化农田格局。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宣传政策、协调土地,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以前浇地费时费钱又费力,现在好了,地头的阀门一开,水就直接送到庄稼根儿下,省心太多了!”一名正在田里劳作的村民高兴地说,“路也修得平平整整,大型拖拉机、播种机直接开到地头,运输车也能畅通无阻,效率至少翻了两倍!”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木赞村带来了巨变,在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升耕地质量和土地生产力的同时,还大幅降低了村民的灌溉成本和时间成本。土地的规模化、宜机化改造,也为未来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田还是那块田,但条件不一样了,种法当然也不一样了。”站在田埂上,木赞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贾壮壮望着远处忙碌的村民感慨,“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木赞村有了‘硬支撑’,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着大伙儿‘软发力’——学技术、闯市场,让好地生出更多‘金疙瘩’!”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