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10
记者 邢智轩
盛夏的芮城,热浪翻涌,蝉鸣阵阵,却丝毫挡不住街头巷尾涌动的“志愿红”。2025年暑期,芮城县掀起了一场如火如荼的志愿服务热潮。从孩子欢喜、家长安心的“爱心课堂”,到村头巷尾老人们的幸福笑脸;从直播间里青年学子热情带货的生动画面,到社区里快递小哥接过清凉物资的感动瞬间——志愿服务如清风拂过古魏大地,真正“走实”又“走心”。
芮城县委社会工作部将志愿服务作为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精准回应群众需求,把党的关怀融入一桩桩、一件件暖心实事之中。
三级联动,传递温情
这个暑期,志愿服务不是零散的活动,而是一场有体系、有引领、有温度的全民行动。芮城县委社会工作部强化顶层设计,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8月7日清晨,古魏镇亚宝社区逐渐热闹起来,200多位居民汇聚于此,参加“健康社区·活力同行”健步走。社工、在职党员、外卖小哥齐上阵,朝阳下,跃动的身影绘就出活力四射的民生画卷。
一周后,阳城镇东任村里的笑声此起彼伏。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多家单位,把“幸福午餐”送到留守老人家中。志愿者一边忙着端菜盛汤,一边陪着老人唠家常。那一刻,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化为了餐桌前热腾腾的温情。
课堂暖心,护航成长
“暑假孩子去哪”曾是不少家庭的难题。芮城以“爱心课堂”作为破题关键,在全县10个乡镇、16个社区全面铺开,打造出“第二课堂”的芮城样本。
风陵渡镇,孩子们正在黄河畔聆听人文历史;古魏社区传来阵阵墨香,书法体验课让孩子们凝神执笔;永乐镇的田间,一堂堂生动的农耕实践课正在开展。课业辅导、兴趣拓展、安全教育和心理关怀融为一体,志愿者化身“临时家长”,用专业与爱心编织出一张张守护网,真正实现了“孩子开心、家长放心”。
赓续血脉,信仰弥坚
这个暑假,红色基因在志愿活动中熠熠生辉。永乐社区组织孩子们观看《小兵张嘎》,孩子们歌声嘹亮,情怀涌动;亚宝社区讲述王二小的故事,童心向党,润物无声;西矿路社区请来退伍军人郭新民,战火岁月的回忆震撼人心;祥和社区老兵座谈会现场,掌声一次次为热血和忠诚响起。这些活动,让理想信念的种子悄然播撒进新一代的心田。
温情传递,暖“新”同行
快递员、外卖骑手……新业态劳动者是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齿轮。芮城将他们纳入志愿服务关怀的重点。康庄社区设立义诊摊位,为新业态劳动者测量血压、宣传反诈知识;亚宝社区开展急救培训,“手把手”教会百余名居民应急技能。一盒防暑用品、一句暖心问候,让这些终日穿梭于城市的劳动者,真正感受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赋能乡村,振兴产业
乡村振兴的浪潮中,青春力量从不缺席。立秋前后,学张乡“菊花小镇”开园在即,一群返乡大学生主动请缨,投入“青春助开园”志愿直播。“这是我们芮城的菊花茶,清香降火……”“麻片甜而不腻,是儿时的味道!”直播间里,年轻主播们热情洋溢,花椒酱、香椿酱等特产频频售出。他们用熟悉互联网的方式,为家乡代言,为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特色活动,风尚尽显
七月盛夏,“河风消暑·夏爽芮城”文旅消费季在大禹渡黄河湾露营地热闹启幕。南磑镇组织志愿者穿梭于活动现场,提供引导、讲解和应急服务,成为夏日狂欢中一道可靠而亮丽的风景线,让每一位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为期两个月的暑期志愿服务虽暂告一段落,但其带来的温度与感动仍在延续。芮城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动“党建+志愿服务”机制走深走实,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拓展覆盖领域,团结更多志愿力量,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芮城篇章。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