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

萤火微光 汇聚成炬

——新绛县积极探索城市党建新路径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03

今年以来,新绛县以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为牵引,以全面推进“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工作机制为契机,着力打造“萤火微光”党建品牌,通过构建四级联动体系、完善精准服务机制、激发多元参与动能,持续推动力量在基层聚合、资源在一线整合、问题在家门口解决,真正实现“组织扎根、资源下沉、服务进门、幸福满格”。近日,记者走进新绛县部分社区,切身感受“萤火微光”党建品牌带来的治理新气象。

新绛县气象路社区党总支联合共建单位开展文艺会演活动。  

(资料照片)

  织密体系,推动组织力量全域下沉

如何让机关单位和在职党员真正沉下去、走在前?新绛以机制创新作出回应。

“结合单位职能职责,根据群众需求,集中力量办成一批民生实事;加强对驻地单位和在职党员的工作联系和统筹调度,结合兼职委员职业特点,建立兼职委员履职清单,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翻开该县出台的《关于常态化推进机关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工作的通知》(简称“四双”机制),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社区党组织的权责清晰、任务明确,为构建协同高效的基层治理格局绘出“施工图”。

“‘四双’机制是党员服务群众的基础。今年,我们进一步深化探索,着力打造‘萤火微光’党建品牌,推动各类资源和服务精准下沉社区,切实补齐治理短板。”新绛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介绍道。

“萤火微光”党建品牌的核心,在于一套环环相扣的创新举措:织密“四级聚光”网格、创新“三式问需”机制、打造“五型岗位”载体、健全“双轨评价”体系。他们共同点亮了绛州大地的治理“微光”。

“四级聚光”网格是这套体系的“筋骨”。它构建起一条清晰的“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响应链。“这如同一个灵敏高效的治理网络,将群众与党员干部、包联单位紧密相连,确保群众诉求顺畅通达、及时响应。”该县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表示。

目前,这张覆盖全县的治理网络已基本成型,92个机关党组织的1692名在职党员全员下沉,真正实现了从“报到了”到“做到位”、从“身入”到“心入”的转变。

机制要活,关键在精准识需。新绛县创新推出“三式问需”机制:每月10日“萤火走访日”,党员干部主动敲门问需;线上开设“微心愿”专栏,广泛征集群众诉求;小区党群服务站设置“微光心愿箱”,随时接收民声民意。

一张立体化的需求采集网,让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与此同时,“五型岗位”载体应需而生。新绛县根据在职党员的特长,将其划分为党建宣传、爱心守护、家园焕新、文明先锋、平安建设五类岗位,引导党员主动认领、发挥专长,让每一缕“微光”都能照亮一方。

科学评价机制是持续激发动力的关键。新绛县创新建立了“双轨积分制”评价体系。“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参与活动分别获得‘萤火能量值’与‘微光存折’,由社区和小区党组织依据资源投入深度、项目实际成效、服务累计时长及群众真实反馈进行量化评分,评价结果与评优评先直接挂钩。”该县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表示。

这一制度如同“指挥棒”,有效撬动了在职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024年,全县共评选出38个优秀单位党组织,557名优秀在职党员,“小积分”撬动“大治理”的成效日益显现。

如今的新绛,点点“萤火”正汇成光芒。一个层次清晰、运转高效的“微光”治理矩阵逐渐成形——机关党委包联、社区统筹协商、小区议事攻坚、楼栋示范响应、党员定岗到户,治理活力持续迸发。

  社区实践,看“萤火微光”如何点亮生活

作为“萤火微光”党建品牌试点,龙湖社区的细节处处透着温暖:一面“微心愿墙”将居民心愿分为“紧急民生”“公共治理”等四类,清晰明了;党群服务中心外,包联单位的“萤火能量值”实时更新;四级聚光网络图上,每一级联系人的电话一目了然……萤火虽微,汇聚成炬。

“我们社区成立于2020年8月,虽然‘年纪’轻,但体量不小,常住居民4321户11599人,依托18个大网格进行统筹管理。”龙湖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梅红介绍说,“今年,社区推进‘萤火微光’党建品牌建设,整合在职党员、包联单位、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将党建触角拓展到5个小区96个楼栋276个单元,打通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面对居民数量多、需求杂、管理难的情况,龙湖社区通过“线上+线下”双向问需。“居民反映的大多是与物业之间的矛盾,业委会会主动介入,与物业直接沟通,并将难题同步报送小区党支部,实现‘居民吹哨、组织报到’。”王梅红说。

居民意见绝不会石沉大海。小区党支部和社区党委会定期召开会议,梳理形成“需求清单”,并与包联单位党委召开联席会议,建立“需求、资源、项目”3张清单。每月15日的“萤火议事会”,成为集中攻坚居民“急难愁盼”的议事平台。

变化在一次次议事中悄然发生。

7月底,在包联单位新绛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的协助下,困扰水木清华小区居民多年的公园照明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以前水溪公园路灯昏暗,晚上散步总是提心吊胆,生怕掉进路边溪沟里。现在装了新灯,遛弯安心多了!”一位居民高兴地说。

“亮灯”工程只是“萤火微光”赋能社区治理的一缕光芒。新绛县财政局为凤凰苑小区打造“萤火议事厅”、国家税务总局新绛县税务局向社区文明超市捐赠积分礼品、新绛县审计局协调修缮破裂下水管道……一桩桩民生实事,如萤火般点亮社区各个角落。

为推动可持续参与,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龙湖社区探索出一套暖心激励机制:包联单位凭实事成果积累“萤火能量值”,纳入年度考核;党员和志愿者靠服务赚取“微光存折”积分,可兑换日常用品。

“用积分激发热情,让热情带动更多群众参与,这才是我们想要的良性循环。”王梅红说。

如今的龙湖社区,抱怨少了,共识多了;旁观者少了,参与者多了。萤火虽微,聚则有光。一种党建引领、温暖有力的社区治理新生态,正在这里生根发芽。

  品牌深化,“微光”闪耀处处有新景

龙湖社区作为试点,率先探索“萤火微光”党建品牌建设,点亮基层治理的“星星之火”。其他社区也纷纷立足实际、各展所长,推动“萤火微光”党建品牌持续深化,创新实践百花齐放。

“以前小区连门禁都没有,2005年搭的简易车棚下雨就漏,外来车辆随意进入,停车秩序混乱。如今完全不同了!”在居园池社区水厂小区居住了20年的焦富荣感慨道。作为小区党支部的一员,他亲眼见证小区的点滴变化。“社区、党支部和包联单位积极响应居民需求,安装门禁、划设车位、加装监控、新建党群服务中心,还建起了带充电桩的新车棚,整个环境大变样!”他笑着说。

建于2001年的水厂小区,原为水厂家属楼,后因水厂整体搬迁,小区由居民自治管理。近年来,因设施老旧,居民反映的问题日益增多。为切实响应群众诉求,居园池社区摸索出一套“三融三化”服务模式,治理效果显著。

“‘三融三化’,即资源融合精细化、治理融合长效化、文旅融合惠民化。”居园池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翟琳娜表示。

“我们与小区党支部协同发力,盘活闲置资源,把旧锅炉房改造成党群服务中心,并整合社区‘两委’成员、县直单位下沉党员、业委会成员、在职党员等多方力量,通过‘居民说事’‘萤火议事’等机制共商共治,推动小区实现‘微改造’与‘微更新’。”翟琳娜补充到,“社区周边景点资源丰富,我们定期组织研学活动、非遗进社区等,让居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另一边,学府城社区则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积极探索“金色关爱、绿色护苗、蓝色帮扶”三色服务体系,营造出邻里互助、共建共享的温暖氛围。

“我们专门设计了金、绿、蓝3种服务卡,精准发放给对应人群。”学府城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卡片正面清晰印有包联干部、网格员和党员的联系方式,背面则汇总了社区、物业、民警、卫生服务站等便民电话。每张卡还附有一个二维码,居民扫码即可提交心愿与诉求。

66岁的吴大爷独自照顾两个孙子,遇到困难打电话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立即上门解难;80岁独居的王大妈腿脚不便,社区工作人员和在职党员不仅送菜上门,还带理发师为她免费理发……一桩桩小事,温暖了居民的心。

此外,学府城社区还与包联单位紧密联动,借助其资源优势对接居民需求,形成“实事清单”,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集中办理。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与包联单位定期举办‘赶集日’,当天多个包联单位齐聚社区,为大家现场解决‘急难愁盼’。”

点点微光,汇聚的是党员初心,照亮的是治理之路,温暖的是千家万户。如今,“萤火微光”党建品牌已从一粒种子茁壮成长为一片绿荫,从单向服务走向多元共治、从点滴尝试进阶为系统创新。它生动诠释了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党员下沉为抓手,真正让组织“强”起来、资源“活”起来、服务“实”起来、民心“暖”起来的理念。新绛,正以萤火之微光,持续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走出一条更有温度、更有效能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本报记者 曹欣怡 邢智轩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