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08
秋意渐浓,田间地头又繁忙了起来。在垣曲县国省道沿线的村庄,村民们发现,“大喇叭”又一次响起来了。朴实有力的提醒,伴随着晨曦与晚霞,回荡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这不是普通的口号播放,而是我市交警部门大力推进的交通安全百日行动“大宣传”的一个生动缩影。从精准投放的“大喇叭”,到深入学校的“开学第一课”;从农村戏台上的互动宣讲,到社区集市里的普法摊位,一场多层次、广覆盖、接地气的交通安全宣传浪潮,正以各种形式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大喇叭+戏台”
创新宣传进村入户
农村地区是交通安全宣传的重点阵地。运城公安交警聚焦农忙时节出行特点,让交通安全“声”入乡村。
“咱们村老张就是因为没戴头盔,上次摔了一下,现在还在家躺着……”在闻喜县某村的“大喇叭”播报中,民辅警没有照本宣科,而是讲起了“身边事”。这种“用身边案例警醒身边人”的方式,让许多原本对交通安全不以为意的村民停下了脚步。
夏县交警大队则巧妙借助乡村大戏台,民辅警登上戏台化身“宣讲员”,向村民普及酒驾醉驾、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的后果,结合秋收农忙农用车增多的情况,提醒村民“秋收虽忙、安全勿忘”。该县裴介镇大吕村党支部书记杨彦峰感慨:“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学到了以前不会的交通知识,出门心里更有底了。”
临猗交警大队更是精准借力群众活动,在“文明集市、惠聚郇阳”和耽子镇霍村“第九届敬老文化节”现场设点宣传,发放印有安全标语的手提袋等物品,让安全知识随集市热闹走进千家万户。
“送教上门+精准教育”
重点人群一个不落
除了面向广大村民,重点群体宣传同样不松懈。针对农村用工单位、“两客一危一货一校一面”车辆驾驶人等群体,运城公安交警开展“送教上门”警示教育活动,精准传递安全知识。
芮城交警大队依托百日行动,召开了全县混凝土搅拌站企业负责人及驾驶员约谈会。会上,民辅警不仅播放事故视频,还现场演示安全装置的正确使用方法。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这样的警示教育活动对我们很有意义。”
芮城交警大队民辅警还通过货车司机微信群,推送交通安全提示信息,9月以来已覆盖684人次,让安全提醒精准触达重点驾驶人。
开学季更是交通安全宣传的关键节点。闻喜交警大队联合该县光明路社区,走进该县金苹果幼儿园开展交通安全“开学第一课”。芮城交警大队则组织该县蓝天小学的学生走进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学生直观感受交通违法的危害。
“联动机制+属地管理”
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宣传只是手段,长效机制才是关键。临猗交警大队推动“一会两联三同步”工作机制落地见效。民辅警分赴嵋阳镇、牛杜镇等地,开展“一车四档”专项指导,现场演示车辆反光标识粘贴、安全装置检查,督促建立车辆安全台账,从细节上降低夜间事故风险。
此外,针对事故高发区域,交警部门还开展专题约谈,明确乡镇“属地管理”责任,要求建立事故隐患台账,限期整改。孙吉镇一名村干部表示:“以前总觉得交通事故是意外,现在明白了,很多事故是可以从管理上预防的。”
宣传的最终目的,是让安全意识成为群众自觉的行动。如今,走在运城的乡村道路上,路口减速慢行的车辆增加了,甚至不少村民主动担任起“交通安全劝导员”。
交通安全宣传不止于百日,更在每一天。运城交警正以一场又一场“走心”又“接地气”的宣传,让交通安全的种子,在群众的心中生根发芽。
记者 樊朋展 张蕊彤 刘凯华 文图
记者感言
“大喇叭”里的乡音、戏台上的家常话、集市里的小礼品——这些“接地气”的形式,让交通安全知识脱下“严肃外衣”,变成村民能听懂、愿接受的身边事。
更令人触动的是,这场宣传不止于“一阵风”。从“一会两联三同步”的长效机制,到乡镇、村社的属地责任落实,再到村民主动当“劝导员”的转变,能清晰感受到:运城交警要的不是短期效果,而是让安全意识融入日常,成为每个人的行为自觉。
交通安全从来不是交警部门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这场百日行动“大宣传”,不仅织密了城乡安全防护网,还播下了共建文明交通环境的种子。相信随着这些种子生根发芽,运城的道路会更通畅,百姓出行会更安心。 记者 张蕊彤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