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运城时空>

打造“门户经济”强引擎 激活转型发展新势能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03

董倩倩

“门户经济”是指依托门户对外开放的地缘便利条件,扩大经济要素的交流与合作,增强资源要素的配置能力,构筑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经济体系。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指出,倾力打造“三大门户”,构建具有运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发展“门户经济”来看,打造产业转移优先承接门户、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及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是对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精准对接,要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资源禀赋,增强对外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有效聚集各种生产要素,高质量推进转型发展。

一、倾力打造“三大门户”的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

运城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是连接华北、西北与中原的重要交通节点,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同时,作为山西省的“南大门”,运城不仅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也是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叠加地,在地缘条件和战略定位上具备发展“门户经济”的优势条件。“三大门户”的提出不仅是将区位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战略部署,也是对运城现有资源禀赋的深度挖掘和精准提炼。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运城历史悠久,文脉厚重,拥有10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名副其实的“国宝第一市”。解州关帝祖庙、芮城永乐宫、永济鹳雀楼等景区景点闻名遐迩,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不仅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复制的内容基底,也为文商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实现以文引流、以旅聚势、以商增值的价值跃升提供了支撑。除了丰富的文旅资源以外,运城也是山西省的农业大市和新兴工业城市。在工业上,运城生产要素齐备,产业门类多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致力于打造“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不断提高。在农业上,作为农耕文明的发祥地,运城气候适宜,雨量适中,农产品种类多样,粮果菜在全省具有绝对的产量和质量优势,“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三大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多样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在新一轮国家产业转移的战略背景下,区域产业布局重构与资源要素重组加速推进,运城所具备的完备产业体系与扎实产业基础,为抢抓这一历史性机遇、打造产业转移优先承接门户提供了优势条件。此外,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以及跨境电商综试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运城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优势作用,为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规模,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倾力打造“三大门户”的战略举措和要素保障

以“门户经济”的发展思路推动运城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除了自身独特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外,还需要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吸引资源,以优良营商环境留住资源,以高效要素配置激活资源,构建起“门户经济”持续增长的良性生态,充分发挥“三大门户”对运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招商引资质效。要以积极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牵引,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推动传统产业有序转型升级,重点打造“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未来产业上进行前瞻性布局,在做好“三个统筹”的基础上构建具有运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吸引各类优质产业的集聚。同时,锚定产业转型,持续补链延链强链,系统性规划招商引资的重点方向,精准对接产业转型发展中的核心企业,填补产业链中的空白和薄弱环节,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对于优势产业,要积极吸引具备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的领军企业,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在招商引资与产业链完善的深度融合中带动产业转型发展。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增强区域竞争优势。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各类要素集聚的“强磁场”,能够有效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提高产业聚集程度,是发展“门户经济”的重要保障。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政务服务上积极向先进地区看齐,不断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透明度,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等举措,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和运营成本。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及法治保障体系,畅通企业投融资渠道,保障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此外,还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建立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夯实运城在承接产业转移、扩大经贸合作等方面的“软实力”。

融入国家开放大局,强化资源配置能力。找准自身在国家开放格局中定位,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中部地区崛起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区域之间的产业互补和协同发展。完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加强跨境电商综试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性平台建设,提高平台的基础设施水平和服务能力,使其成为吸引和配置国内外资源的重要载体。扩大运城对外“朋友圈”,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资源,鼓励本土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国家开放大局进程中,不断强化资源配置能力,力求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