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回望永乐宫的三重传奇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8-26

电子报刊

在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芮城永乐宫大放异彩,与西侯度遗址携手以文化地标的身份,通过《中国日报》特刊及微视频走向全球。微视频聚焦其元代斗拱的精巧榫卯,串联山西不同时期古建斗拱,尽显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巅峰技艺。

提及永乐宫,多数人先想到的是壁画《朝元图》所展现的极致东方美学,却鲜少知晓它的建筑工艺同样堪称元代官式建筑典范,更藏着世界文物搬迁史上的“中国奇迹”——曾因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历经10年完成千余平方米壁画与整座建筑群的整体迁移。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永乐宫,解锁它不为人知的恢宏建筑艺术、绝世壁画魅力,以及波澜壮阔的搬迁史诗。

建筑—— 元代官式建筑的典范代表

永乐宫是我国现存最大、保持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也是唯一一座元代官式建筑群,规制独具特色,与其他宫庙差异显著。整体仅沿南北中轴线排列主要殿宇,不设东西配殿,空间敞亮通透;布局主次有序,单体建筑宏伟,尽显元代建筑典型风格,堪称本土宗教建筑典范。

其兴盛与全真教的发展密不可分。众人熟知,丘处机劝诫成吉思汗“一言止杀”的典故,因此被尊为元朝国师,全真道自此大兴。永乐宫的修建恰值道教鼎盛时期,从公元1247年至1358年,历时111年方告完成,其建筑规模与工艺水准,可说烙刻着全真教的辉煌印记。

作为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永乐宫的殿宇供奉与规格深度契合道教理念,不同于佛教的布局逻辑,更注重祖制尊卑秩序。除了山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分别供奉道教三清尊神、吕洞宾与王重阳,且规格依次递减。三清殿规模最大、位置最前、等级最高,作为体量最宏大的主殿,其顶部设有藻井,中间蟠龙采用镂空木雕敷金工艺,尽显尊贵;纯阳殿的规格次之,藻井设计简约;重阳殿的规格则进一步降低。这种布局,既突出了三清殿的核心地位,又以单一中轴线的设计打破传统对称模式,让中轴建筑更显疏阔、壮观,体现了全真宫观特色与道家思想。

元代工匠创作约束少、空间开放,其精湛的营造技艺在永乐宫展现得淋漓尽致:宫殿采用减柱法设计,有效增高殿内空间,提升开阔感;三清殿前设宽阔月台,殿间以等高甬道相连,如此空间构造为元代宫观孤例。

此外,琉璃工艺、悬塑彩绘、泥塑制作等细节,更是让人惊艳。三清殿的工艺尤为称道:屋顶以黄绿蓝三彩琉璃剪边,色彩层次丰富;屋脊两端鸱吻高达2.8米,以孔雀蓝釉装饰,龙嘴处雕手持弯刀的小人,融合蒙汉文化特色,颜色艳丽、造型独特,可谓举世罕见;殿外檐斗间,160余条泥塑盘龙,与花叶、流云交织,精巧繁复,令人叹为观止;殿内三清画像墙后,还有一尊悬塑,半身从壁中脱出,衣摆似随风飘动,形似新绛福胜寺“最美渡海观音”,是永乐宫仅存的元朝悬塑,更是不容错过的绝妙瑰宝。

整体而言,永乐宫集元代官式建筑规制、道教文化内涵与顶尖工艺于一体,不仅是研究元代建筑的珍贵标本,更承载着深厚的民族工艺智慧。

壁画——东方重彩艺术的巅峰之作

提及永乐宫,世人皆知其壁画是响当当的艺术瑰宝。这些壁画用的是“重彩工艺”,颜料全为绿松石、青金石、朱砂等这类天然矿石磨成。因矿石颜料稳定,哪怕过了700多年,颜色还是特别鲜亮,只有当年搬迁时留下的切缝处有修补痕迹,其余保持原色,完好程度极为难得。

壁画最出彩处,要数三清殿的《朝元图》。这幅画足足403平方米大,绘制了286位道教神祇,“众仙朝元”盛景再现。画中每位神仙的站位、朝向、姿势、表情,均经精心设计,主次分明、秩序井然,堪称元代壁画巅峰之作。

我们平时看壁画,总忍不住沉迷于研究神仙的服饰细节、赞叹绘画技艺的高超,可少有人问,这么厉害的画作,创作者是何人?

其实,如此大手笔,肯定不是一个画家能完成,得靠大型团队一起协作。让人意外的是,《朝元图》还用了特别的创作方式——“工程分包+竞技选拔”:把东西两侧壁画交由不同的画工班子,就像“打擂台”一样比手艺,中间用幕布隔开,保证公平竞争,最后进行评定,谁画得好,就接着画后面殿宇的壁画。

东侧的壁画由河南洛阳马君祥家族团队主导。他们擅长重彩工笔,线条流畅细腻,神祇庄重威严,融合唐宋工笔画的传统,又加了元代的审美,手艺扎实。西侧的壁画,传为山西襄汾朱好古绘画团队和徒弟们所画。这个团队在元代北方壁画界特别有名,还参与过稷山青龙寺、兴化寺的壁画创作,画风雄浑大气,线条富有张力、人物神态鲜活。

这场擂台赛,相传是朱好古团队因实力突出胜出,后续还参与道观其他壁画创作。细观《朝元图》东西两侧,能发现风格差异,人物形象、着色都不太一样,尤其28星宿画法极为明显——马君祥团队写实规整,朱好古团队写意灵动,且后者更善叙事、用色更大胆。

若说三清殿《朝元图》以众仙仪仗彰显宗教恢宏,那么纯阳殿的《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则以52幅连环画,把吕洞宾一生的游历与显化故事讲得明明白白,既好看又有故事性;重阳殿的《王重阳画传》同样很精彩,注重人物互动与场景还原,细节丰富。无论是人物衣饰的纹样,还是背景市井自然景观,这些壁画都似把当时的生活场景直接搬了上来。

说到底,永乐宫壁画不只是元代重彩工艺的集大成者,更用特别的创作方式和满满的细节,装下了元代的历史和艺术,成了今天我们研究当时民俗、服饰、建筑的珍贵宝藏。

搬迁——文物保护史上的中国奇迹

人们很难想象,规模如此浩大的永乐宫,竟是整体搬迁而来的。

当年三门峡水库的兴建,永乐宫因位于淹没区命运被改写。作为在美术史、建筑史、宗教史上都极具分量的文化遗存,经周恩来总理批示,永乐宫被整体迁至地形相似的古魏城遗址,一场史无前例的文物保护行动就此展开。

此次搬迁,难度远非普通建筑迁移可比。单说建筑构件,拆除下来的琉璃、屋瓦等就有12万件之多,重约10吨,工作人员得像拆积木般,按顺序编号,小心送至新址,这已然是不小的工程。可更难的,是永乐宫各殿墙壁上那连成一体、总面积超1000平方米的壁画。要是整面拆取,壁画肯定会破碎,而当时国内又无壁画搬迁的先例可供参考。

这可难住了所有专家。国外给的方案不仅成本高,还充满风险,最终被专家组放弃。经过反复周密的研究,大家终于确定了“临摹、揭取、修复”三步走的策略。没有现成经验,就自己摸索、推进:1957年,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师生耗时近一年,摹绘三大殿壁画,为后续提供精准依据。与此同时,专家们尝试各种壁画揭取方法,研制专用工具,最后决定采用“不均匀切割法”。千余平方米壁画避开人物面部、纹样等精细部分,被分成2至6平方米画块,多达550块,用预制木板衬底揭取后,装入通风木箱编号运输。

运输更是一道难关。为防止颠簸损伤,路况、运输车和车速都极为讲究,600余人历经300多趟,才安全运抵新址。

安装也有策略,先装纯阳殿、重阳殿壁画,积累充足经验后,才安装的三清殿壁画。壁画也并非直接贴墙,而是在新墙内壁铺木板作支撑。因搬迁时,壁画是从墙壁逐块锯下、附着在木板上的,重装时不便再动,且为了后期更易修复保护,墙体特意设有中空层。

历时近10年,永乐宫搬迁工程完成,开创了古建与壁画异地保护的先河,成为世界文物搬迁史上的奇迹,也激励着后人投身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永乐宫以建筑、壁画与搬迁奇迹,见古人匠心、载千年文脉,更展现了无数文物工作者的智慧与勇气,堪称文化遗产守护的典范。风掠过永乐宫的琉璃瓦,属于它的传奇,正书写着新篇……

□记者 薛丽娟 文图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