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红色荣光照万年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26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文化自觉。红色基因传承发展即形成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在中国红色文化精神谱系内,万荣县红色文化仅是我党奋斗历程的一个微小缩影。万荣是汾南著名的革命老区县,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回荡着当年朱德总司令率领八路军三大主力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的铿锵脚步声,这里矗立着八路军东渡黄河北上抗日富有红色历史纪念意义的庙前渡地标,这里传颂着当年各级党组织、共产党人、群众团体抗日救亡的铮铮誓言,这里弥漫着英烈们与敌人顽强战斗的浓浓硝烟,这里再现着稷王山革命根据地、汾南“小延安”的抗战热潮。这里的红色故事仿佛发生在昨天,她向人们诉说着抗战时期万荣军民紧跟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的民族胸怀,团结抗日、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她向人们彰显出抗日烽火里凝铸的伟大抗战精神和团结的民族精神!在万荣,解放战争的进程紧随全国形势。这里有插入敌人心脏的中共卧底,这里有隐秘战斗的地下共产党坚强堡垒,这里有暗地锄奸的党的忠诚战士,这里有人民自卫队的奋起反击。1947年万泉、荣河解放后,两县2000多名热血青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大群众做军鞋、送军粮、抬担架、救伤员,全力以赴支援西北解放战争。紧接着大批优秀青年随军南下,支援建立西南地区人民政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万荣人民前赴后继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有300多名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无数革命先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处乡野而系黎民,或在隐蔽战线与敌斗智斗勇,或在战火前沿奋勇战斗出生入死,树立了一个个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

至今在万荣县流传着一首八路军东渡黄河北上抗日时的场景赞歌:“秋雨连绵渡口宽,风摇波荡涌涡寒。令飞窑洞开帆海,桨唱黄河送旅团。战地弯弓华北眺,中流击楫岸东磐。太行迈步惊倭寇,父老昂头泪眼欢。”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随即,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于8月底至10月初,在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左权、任弼时、邓小平等同志的直接指挥下,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三大主力部队32000多人从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东渡黄河,于万荣县庙前渡口上岸北上抗战。在途经原荣河县城时,当地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朱德、贺龙、刘伯承等首长作了重要讲话。在东渡黄河的40多天里,八路军首长和战士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比如,朱德的名片、一篮红枣、竹笛传情、瓷盆纠纷,等等;再比如,八路军战士一进村就帮助老百姓打扫庭院、担水劈柴,刷写标语、宣传抗日。在八路军的宣传鼓舞下,万荣县许多青年积极报名参军,跟随部队北上宁武、神池、灵丘以及晋东地区,投身抗战第一线,开辟抗日根据地,掀开了国共合作全面抗战的全新局面。

“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朱德诗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万荣县英雄辈出,越战越勇。像盘肠战日寇的革命烈士王凤山,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四军少将代军长、暂编四十五师师长,在万荣县东张瓮突围战中,面对日伪的强大攻势,不顾个人安危,亲率预备队反攻,战斗悲壮惨烈。拉锯战中,王凤山右腹连中敌重机枪扫射数弹,肠流腹外。他忍痛抱腹、不下火线,坚持指挥,顽强反击,最终率部突出重围。革命烈士董警吾,隐姓埋名,于无声处听惊雷;大智大勇,于无形中建奇功,在隐蔽战线上铸就了不朽的功勋。与此同时,他利用职务便利,传播进步思想,培养革命骨干,发展党的力量,打击日伪,暗中锄奸,积极掩护和营救我党地下工作者,在汾南一带点亮了抗日救亡的“星星之火”。还有汾南中心县委书记贾全明,在去万荣范村部署党的工作、路过李家坡时被荣河县政府国民党兵团逮捕。敌人对他进行捆绑、吊打、踩杠子、上老虎凳、灌辣椒水,妄图得到汾南党组织的全部人员名单。他大义凛然,忠贞不屈,只字未吐。敌特气急败坏,将贾全明和另一名共产党员活埋,临刑时他们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烈士忠魂,理应歌颂。英雄逐梦,豪气冲天。在万荣县红色故事中,还有无数党的忠诚战士,他们“愿将寸草心,化作光明火”,照亮国家和民族的前程。文人党员杜任之,万荣县解店镇七庄村人,系政治活动家、哲学家、大学教授。他与阎锡山在抗日统一战线中的博弈,惊心动魄,险象环生。阎锡山奉行“二的哲学”“在三个鸡蛋上跳舞”,活脱脱一棵墙头草。杜任之面对狡猾的阎老西的暗箭迫害,处变不惊,化险为夷,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斗争艺术和政治睿智。潜伏最久的红色特工阎又文,白皮红心,对党忠诚,特别是在“北平和平解放”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解放后,由于特殊原因,他的身份一直未能解密,甚至影响到儿女的升学、入团、入党和工作。但他无怨无悔,仍然为党默默无闻、勤奋工作,实乃难能可贵。再就是从万荣走出去的全国战斗英雄张英才,3次荣获特等战斗英雄称号,9次荣立特等功,多次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誉。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兼任过重庆市委书记,系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正是因为有了以上英烈为代表的无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和革命英雄的奋力拼搏,才换来了红色政权的巩固,才换来了人民当家作主,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才换来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欣欣向荣新局面。如今的万荣县,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呈现出山水之美、农耕之醉、工业之秀、商贸之韵、人文之魂、活力之光。具体可描绘为:两山两水风景如画,八大文化享誉神州,八个国字号农业品牌撂响全国,四大产业初具规模,电子商务四通八达,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城市功能不断提高,美丽乡村环境优雅,医卫文教遥遥领先,红色文旅方兴未艾。

近年来,万荣县委高度重视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把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当作开发八大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将传承红色文化、文旅融合、绿色发展写入党代表会、人代会报告,着力打造以“八路军东渡黄河北上抗日”为重点的红色文化传承带,积极筹建“阎又文纪念馆”“杨鹏鲲烈士纪念馆”“上义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基地”“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对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激励人民奋进起到了积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笔者欣喜地看到,万荣县正在持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今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结合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发扬革命老区光荣传统,努力运用好万荣县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人民切实感悟那段烽火连天斗争岁月的艰辛和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从而主动地、真诚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理想信念的教育,高扬红色文化旗帜,传承红色基因内核,让红色精神走深走实、融入人心,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永不褪色,让红色文化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力量源泉。

王成林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