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日报时间:2025-08-13
□顾雨婷
夏县宇达青铜文化产业园展出的原旭东书法作品“脊梁” 记者 刘亚 摄
书画若龙,印章点睛。文人大家为什么钟情于盖章呢?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书画题跋和署款,书画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使书画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这也成为中国书画区别于西方的特征之一。除了作者题款署名,再钤上一方篆刻的印章,就像清代著名画家吴昌硕所说:“书画至风雅,亦必以印为重。书画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
书画上常见的印章有姓名章、闲章、鉴藏章等多种类型。一方面,在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有“防伪”作用;另一方面,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作者的抱负和情趣。唐宋时期,民间收藏之风兴盛,鉴藏印章便始于唐朝,于宋朝以后盛行。一方方鉴藏印章,代表着收藏家的曾经拥有,如同时间胶囊,记录下每一件作品在历史中的转折与归属,成为书画作品传承脉络的印证与载体。
印章还承载着收藏者个人的品位与审美。印章材质也多考究,金、银、铜、玉或水晶、犀角、象牙、竹、木等,这一切都折射出古代收藏家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而经过名家、皇室收藏钤印的作品,多了“官方认证”的属性,在艺术品市场上,更多了一重稀缺的吸引力。
钤印是门技术活——用印得当,则书、印相映成趣,有锦上添花之妙;反之则弄巧成拙,画蛇添足。 (《浙江日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