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8-13
“速度太快了,还没看清楚,那头灵活的狮子就上了梅花桩。”
“那梅花桩的柱子有低有高,没有一定功夫,怎能在上面腾挪跳转。”
……
近日,一段父女同心、梅花桩上舞狮的短视频,经《中国青年报》官方抖音号传播后,吸引了大量的点赞与评论。
这对父女不是别人,正是常驻岚山根·运城印象景区的精武龙狮堂堂主张杰及其女儿张湉湉。
8月初,见到这对父女时,他们合二为一、化身雄狮,在梅花桩上自在驰骋。
最高的柱子2.5米,最低的柱子1.8米,看着舞台上矗立的高低不同的梅花桩,忍不住为父女俩担心。
好在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不一会儿,完成一系列舞狮动作后,他俩潇洒地跳下了梅花桩。
此情此景,不禁想起了一句热门电影台词:“这一拳20年的功夫,你们挡得住吗!”
确实!张杰这梅花桩上舞狮的功夫,可是千锤百炼、日积月累的结果。
时光回溯至1988年,张杰在临猗县北景乡闫家庄村出生了。受风靡一时的武侠电影的影响,他自幼便对武术有着非同一般的情结,甚至一度想前往少林寺习武。
然而,他的想法并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虽然去不了少林寺,但他并没有打消习武的热情,反而一有空就练习翻跟头、打拳。
初中毕业后,张杰只身前往北京,开启了“北漂”生活。那时,他寄居北影附近,从事武行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舞狮表演。
“短暂的邂逅,就有种谈恋爱的感觉。”张杰说。他迫不及待地拜师学艺。
不管是北方舞狮,还是南方舞狮,对舞狮人的体能要求都很高。张杰一直坚持习武锻炼,有着深厚的基本功,这就使得他上手比较快。
喜怒哀乐、动静惊疑……是舞狮重点展示的8个神态。没多久,张杰就心领神会、表现自如。
还有没有高难度的舞狮表演?南下学艺途中,他接触到了梅花桩。
苦练基本功
一般人连梅花桩都上不去,即使上去了也不敢跳来蹦去,而他一下就“钻”进去了。
日复一日的苦练,让这个河东小伙在京城舞狮圈名气渐旺。2008年,他在京成立了“致青春”舞狮队,穿梭于各大景区及各种大型活动的开幕式。
2011年,张杰回到家乡。彼时的运城,舞狮还是个冷门职业。他告诉父母,想回来舞狮。可父母并不理解,害怕他弄不好,让人笑话。
他也有这个顾虑,但更多的是信心。恰逢一个朋友结婚,他在婚礼上进行了即兴表演。
“可谓‘一炮而红’。”张杰笑着说,“接演的电话连续不断。”他没想到会这么火,更火的是,前来学艺的人络绎不绝。
于是,张杰在闫家庄村办起了舞狮培训班,重新打造新的团队。
之后,这支团队的身影频繁出现在解州关帝祖庙、鹳雀楼、凤凰谷等景区。2018年,临猗正月闹社火,张杰的“河东狮艺”占尽彩头。
随着名气持续叫响,2021年,张杰把团队带到了中心城区。先是盬街献演,后来安家岚山根·运城印象景区,梅花桩上舞狮的张杰父女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粉丝。
此时,他的女儿张湉湉已陪着他舞狮六七年了。早在2015年,年仅4岁的张湉湉就被张杰逼着舞狮、上梅花桩。
眨眼十年过去了,利用学习之余舞狮的张湉湉也渐渐入了门。尤其是和父亲配合着在梅花桩上舞狮,更见父女连心。
此次引发大量点赞与评论的短视频,正是父女日常练习的一幕幕。
除了练习与演出,张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弘扬河东狮艺上。他创办精武龙狮堂,进校园、进社区、进部队、进养老院,一方面讲、一方面演,想让更多人了解舞狮、爱上舞狮。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舞狮中还融入了河东元素,用白狮、红狮、黑狮分别代表刘备、关羽、张飞,然后演绎“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此外,张杰还在线上发力。他的抖音号“河东狮艺”现有粉丝35.4万,累计获赞464.3万。
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农村娃,到成为河东舞狮圈的一面旗帜,张杰靠的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坚韧不拔的毅力及刻苦执着的追求。
诚然,关注张杰父女的不止《中国青年报》。这两日,他们又去了河南灵宝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丰收集结号》的录制。
接连被《中国青年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国家级媒体关注,也更坚定了张杰的舞狮之路。
“希望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让舞狮这一传统技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张杰说。
记者 景斌 文/图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