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抗战烈士刘兴汉记事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12

在我孩童时,在运城一些农村,凡是家里有当兵的,家门口都悬挂了一块黄底红字的“光荣军属”木匾。这块木匾就是家族荣光,让乡亲们钦羡不已。后来,随着我识的字多了起来,发现外公家门楣的匾额又有不同——别人家是“军属”,他家的是“烈属”。疑惑中,才从大人口中得知,外公刘韶秀的长兄刘兴汉,早年曾在山西新军二一二旅担任某连队连长,在抗击日寇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是一位光荣的革命烈士。懵懂的我,心头第一次沉甸甸地落下“烈士”两字。

后来,我偶然翻阅《中共运城盐湖党史人物》,在其中找到了刘兴汉烈士的事迹。来到省城太原工作后,我结识了党史、文化研究部门的朋友,有幸得到了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史志《山西新军二一二旅》一书,从书里记载的红色档案中,发掘了更多信息素材、珍贵史料,书中详述了刘兴汉烈士等干部战士英勇战斗的事迹。

刘兴汉烈士事迹令人敬佩、催人奋进,追忆这位至亲的抗日烈士,回顾他们走过的艰难道路,对于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我们后人血脉具有重要作用,激励我们铭记历史、接续奋斗。

坚决打击侵略者

刘兴汉,运城市盐湖区龙居镇王吞村人,早年入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的十七路军警卫连,曾亲历1936年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他于1937年加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同年十月投身解县抗日自卫队。后各县的自卫队合编为山西新军政卫一支队,最终改编为隶属八路军战斗序列的山西新军二一二旅。1940年4月,他任五十五团一营一连连长,同年10月原连队改编为五十六团十一连,他依然任连长。刘兴汉于1941年4月在沁源县加入中国共产党。

山西新军最初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抗日武装,1939年12月,阎锡山对日妥协,发动了“十二月事变”,妄图消灭这支坚持抗日、坚持团结进步的抗日武装。“十二月事变”后,二一二旅从稷山丈八村转战沁源李家庄一带,纳入八路军战斗序列。在这场事变中,尽管有人经不住国民党阎锡山集团的分化瓦解,贪图高官厚禄离开了队伍,而刘兴汉的态度始终明确:谁对,我就听谁的;谁坚决打日本侵略者,我就跟谁走。

刘兴汉率领的二一二旅五十六团十一连,思想觉悟高、纪律严明、作战勇猛。在岳北外线作战、百团大战、赵城战役、佛庙岭突围战、金沙沟攻坚战等大小战斗中,均出色完成任务,多次受旅、团、营嘉奖,他本人被誉为二一二旅“模范连长”。1942年4月15日,他在浮山县四十里岭金沙沟对敌作战中身负重伤,于后方战地医院牺牲,年仅37岁。

战果辉煌勇抗战

1940年11月,日军对太岳根据地发起了前所未有的冬季大扫荡,十一连在11月23日协同旅机炮连、九连在沁县曹家沟一带阻击了600多名日伪军的猛烈进攻,完成掩护旅部和群众转移的光荣任务。在曹家沟阻击战中,十一连指导员梁希忠身负重伤。连队刚刚转移到外线就接到上级命令:在龙头脑村阻击一支即将进攻上来的日军。

这支日军小部队隶属于臭名昭著的侵华日军第三十六师团,第三十六师团参加过“南京大屠杀”,兵源来自极端民族主义蔓延的日本九州地区,属华北、山西大扫荡的主力部队,是侵华日军罪行最深、最凶残的部队之一。这场战斗规模虽然不大却战况激烈,对十一连影响深远。连队三个机枪手在激战中相继负伤,情况危急,一旦让敌军冲上来打乱防守阵脚,后面的敌人将快速跟进,十一连面临着全军覆灭的危险。关键时刻,刘兴汉连长怒吼一声“打”,端起机枪,冲出战壕,朝着敌人,猛烈扫射。纵使小鬼子穷凶极恶,照样被他的气势压倒,在战士们的顽强阻击下,敌人溃败。此战十一连击毙日军十多名,连队官兵无一牺牲。

英勇顽强突重围

佛庙岭突围战是二一二旅在整个抗战过程遭遇的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场存亡之战。二一二旅原本按计划赴浮山县佛庙岭地区集结休整,准备接受新的战斗任务。1941年9月23日凌晨,行军至佛庙岭以南位置,旅直、五十五团、五十六团和五十四团八连全部进入日军大伏击圈。这是日军奥村旅团(侵华第一军第十六独立混成旅团)一场早有预谋的大型军事行动。我军22日曾发现敌人的蛛丝马迹,但狡猾的日军快速隐蔽,派去的侦察员未能摸清底细。突围战中,五十六团团长薛克忠给十一连下的是一道死命令:务必牢牢坚守佛庙岭大庙以北的一个高地,以掩护旅直和主力向段峪河方向的突围,完成掩护任务后自行撤退。十一连占领高地后,刘兴汉将全连按梯次配置,利用敌飞机轰炸间隙抓紧抢修防御工事,安排战斗意志最顽强的王天恩排坚守第一道防线。23日9时许,500多名日军举着膏药旗,在火炮的掩护下向十一连阵地步步逼近。随着王天恩排长的第一声枪响,十一连的佛庙岭阻击战正式打响。当时我军占据了有利地形,官兵也抱有同仇敌忾的杀敌决心,但在装备、兵力上没有任何优势。王天恩排全体指战员以“明知不可为而坚决为之”的勇毅打退了日军的连续疯狂进攻。在打光所有子弹、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之后,连指导员张春虎、排长王天恩带头,第一梯队余下的战士齐刷刷冲向敌人,展开了一场惨烈的赤身肉搏战,最终王天恩排全部壮烈牺牲。日军为尽快突破十一连防线,以对二一二旅旅直和主力部队形成包围之势,在七架飞机一轮轮狂轰后,向十一连的第二梯次防御阵地展开更为猛烈的进攻。战士们为给牺牲的战友报仇也杀红了眼,在连长刘兴汉的指挥下,同志们的战斗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将敌人放到几十米近的距离,“神投手”朝攻上来的日军人群中心投掷手榴弹,增大了杀伤力;“神枪手”齐国梁一人就击毙敌人一个小队长和两名机枪手。十一连血战七小时,完成了掩护旅直突围的阻击任务。日军一次次被打败,虽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十一连于下午4时主动撤出阵地,并于当晚利用夜色掩护,以难以想象的英勇顽强突出重围,彻底击碎了日军妄图在此全歼我二一二旅的妄想。

铭记缅怀薪火传

20世纪70年代,原运城地委在运城地招组织了原山西新军部分健在老战士与二一二旅烈士家属的座谈会。外公刘韶秀偕大舅刘江发与会。刘江发为外公长子,后过继给大爷刘兴汉和大奶景都亲(于1956年去世)。会上,曾与刘兴汉并肩作战的战友,时任连副指导员相坤回顾抗战岁月:他那时年纪尚轻,初入作战部队时满腔热血,是刘连长悉心传授他作战经验,告诉他打仗时候“我隐蔽你也隐蔽,我冲锋你就跟着冲锋”。他还特别提及刘兴汉连长端起机枪扫射日军的英雄壮举。

翻检二一二旅烈士名录,一页页、一行行,薄薄纸页承载了千钧之重。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不屈的忠魂,一段尘封的故事,一个破碎的家庭和无尽的哀思。烈士,是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并经国家认定的人。烈士因生前功绩而“虽死犹生”,达到了《左传》所言“死而不朽”的至高境界。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铭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战,深切缅怀以抗日烈士刘兴汉为代表的山西新军二一二旅全体抗日烈士!

(杨根宏)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