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07
康俊仁,夏县周村人,生于1908年。因家境贫困,仅上了三年小学,便停学务农,靠卖青菜为生。他性格倔强,喜交朋友,并爱打抱不平,深得贫苦青年的喜爱。
康俊仁像(资料图片)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激起了康俊仁的爱国热情。当时,他担任周村村长,积极响应共产党“减租减息”的号召,带领群众烧毁封建庙宇和地主契约,减轻了贫苦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大家抗日救国的积极性。
1938年3月,夏县沦陷,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康俊仁目睹侵略者肆意横行、无辜群众惨遭屠杀,义愤填膺。他结交了一伙青年朋友,准备与日军作斗争,得到党组织的赞许。在共产党员柴泽民、金长庚的指导下,他以日本皇军村长的身份,经常进入县城日军部,为党组织侦探敌情。不久,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农村积极发展壮大党的组织。
日军不断在周村等地骚扰百姓,奸淫掳掠,康俊仁决心参加游击队,拿起枪杆子消灭敌人。1940年秋,党的负责人金长庚、宋毓俊指示他参加了国民党组织的冯虎林游击队,并做争取冯的思想工作。康俊仁参加游击队后,不久便在尉郭、中卫等地与日军激战。他在战斗中胆大勇敢,机动灵活,受到冯虎林的赏识,很快被任命为冯虎林游击队第二大队长。
1941年,中条山失守。日军在沿山一带设碉堡、驻民团,实行封山。5月23日晚上,康俊仁率领二大队包围了山底、小王、陈村三处民团,一枪未打,敌人就全部缴械,共收缴步枪30多支,俘虏敌人30多人,壮大了二大队的力量。
不久,冯虎林游击队被国民党第一战区总司令部整编为“晋南挺进纵队第六支队”,委任冯虎林为支队长。眼见争取冯虎林无望,上级党委决定成立自己的抗日武装力量,并于5月30日晚在陈村召开会议,会上由上级党委负责人金长庚宣布:“取消六支队大队的番号,成立夏县抗日游击队康大队。”同时任命康俊仁为大队长,辖四个中队,一中队队长韩景泉,副队长赵启才;二中队队长金长钧,副队长张克会;三中队队长张忠义,副队长金跟录;四中队队长樊马义,副队长金忠吉。全大队起初共70多人,步枪45支,冲锋枪20支,成为党在条西地区武装力量的基础。
康大队成立后,康俊仁带着队伍首先除掉了汉奸、土匪头目张树森,收缴长、短枪各10支,收编士兵30多人。同年7月,在周村与郭道之间的公路和洪洛渠沿岸,康俊仁率领30余名战士,拦截从太岳区扫荡归来的日军一个骡马运输队。经半小时激战,日军突围而逃,整个骡马运输队和全部物资被缴获,包括三八式步枪5支,掷弹筒1个,骡马49匹,以及大量军毯、军装、香烟、食品。
紧接着便是收编李文达部队。李文达曾在阎锡山军队里当过营长。中条山失守后,他乘机收罗了国民党散兵,拉起支部队,经过动员这支部队后也编入了康大队。
康大队在康俊仁同志领导下,很快发展到800多人。他们杀汉奸、打日寇、除恶霸,使日军惶惶不可终日。1941年8月2日,日军调动两万多兵力,由铁路沿线开始,北从闻喜至埝掌,南由安邑至夏县县城,采取篦梳战术,妄图全歼康大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康大队损失惨重。
这次反“扫荡”后,康俊仁召集樊马义、金忠吉等几位中队长,总结了教训,分析了形势,又重整旗鼓,准备再战。康俊仁派樊马义、金忠吉上中条山收寻国民党军队溃退时丢弃的武器;派张忠义、金长钧、张克会整顿队伍。樊马义和金忠吉在山上收到机枪6挺,步枪10支,手枪2支,子弹1200多发。日军“八二扫荡”时,脱掉军装化装成老百姓分散隐蔽在家里的战士,听到康大队重整的消息后,纷纷前来归队。很短时间,康大队便得以恢复起来。
同年11月上旬,康大队在陈村召开欢迎会,欢迎上级党委派来的指导员崔晓涛同志。崔晓涛同志传达了上级党委“发展武装力量,扩大活动地盘,建立民主政权”的指示,讲解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作战方针和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要求部队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此,这支完全由农民组成的抗日武装,成了党领导下的正式部队。
是年12月下旬,上级党委金长庚、李志敏等领导同志在高家坪将康大队更名为“康俊仁抗日游击支队”,支队长康俊仁,副支队长李志敏,参谋长崔晓涛。支队下设五个大队、一个直属中队。一大队长韩景泉,二大队长张克会,三大队长高景义,五大队长张世俊,七大队长张忠义。活动区域的划分是:一大队在前山沿一带;二大队在后山窑头、寨里、泗交一带;三、五大队挺进铁道以北,巩固扩大稷麓根据地;七大队以南郭、大洋为基地,挺进王村、西下冯,占领峨嵋岭,向闻喜县农村扩展。
1942年5月28日,康俊仁带领一、三中队二百多人,一举歼灭了驻在楼底炮楼的警备队。警备队长赵雷生部下30多人,全部俘虏,缴获机枪1挺,步枪18支,掷弹筒1具。同年7月21日,贾真一部属李永贵率领3000多人,突然进入康支队活动地区——洋桥村。中共夏县(地下)县委副书记宁毓俊指示康俊仁歼灭这支土匪队伍。康俊仁火速派人通知各部队,当天晚上集中了约700人,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包围了李永贵匪军。拂晓开始进攻,激战一小时,全歼李永贵匪军。
在党的领导下,康俊仁抗日游击支队,经过几个月的战斗,粉碎了敌人的强化治安政策,迫使敌人转入防御,我军则转入了进攻。此后,根据地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闻喜、夏县大部分地方得到解放。不久,由解放区人民当家做主,选举产生了稷麓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夏县一、二、三区三个抗日区政府。同时成立了县大队和区干队地方武装组织。有了人民政府,康支队的兵员、物资供应等均有了可靠保证,战斗力更强了,此后的强攻庙坡山、痛击王正元、反击贾真一、保卫解放区、打退解宝盛、强占火焰山等战斗,都打得很漂亮。
1943年11月,太岳五分区军分区成立,康俊仁同志被任命为司令员。1943年底,日军集中3万多兵力,加上贾真一匪帮残部,分四路向我中条山抗日根据地进犯。康俊仁同志周密布置,沉着指挥,带领全区军民,胜利地击退了日军两次大规模进攻。为了制订新的作战方案应对日军再次进攻,康俊仁亲自下山侦察敌情,于1944年1月22日返回司令部途中,在夏县周村后沟不幸殉难,时年36岁。
1945年9月,康俊仁抗日游击支队整编为五十六团,全体指战员合影。(资料图片)
康俊仁同志是在抗日烽火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一位优秀指挥员,是我党培养出来的抗日英雄,他为国捐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中共运城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