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周边>

襄汾县晋丰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念活“苹果经”

来源:临汾新闻网  时间:2025-08-11

临汾新闻网讯 三伏时节,骄阳似火。走进襄汾县景毛乡申村的苹果园,成排的果树郁郁葱葱,枝头挂满青红相间的果实,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缕缕果香在空气中涌动。

“这是我们经过多年试验筛选出的鲁丽苹果,特别适合汾渭平原种植,马上就能上市了。”襄汾县晋丰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随寅抚摸着果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62岁的王随寅是当地有名的“苹果专家”,与果树打了30多年交道。为了带动大家种好苹果、增产增收,2010年,他牵头成立合作社,带领乡亲们探索绿色种植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提质增效的致富路。

“以前种苹果追求产量,现在讲究品质。”王随寅介绍,通过杂草还田、科学用药、土壤改良等方式,苹果品质逐年提升。如今申村苹果年收入突破千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在此基础上,合作社为果农提供“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整形修剪、统一组织销售、降低苹果生产成本”的“五统一降”服务,使社员每亩成本降低20%以上,产量提升10%。果农柴彦东说:“合作社不光提供技术培训,还有配药、修剪指导等服务,让我们种植苹果不愁管、不愁卖。”

为了解决传统种植模式效益低下的问题,王随寅多次前往山东、陕西等地考察学习,开辟出自家10亩果园作为苹果示范基地,引进了8个品种进行试验。经过反复试验比较,最终筛选出鲁丽、瑞香红两个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品种。

“鲁丽苹果三年就能丰产,管理简单、效益高,很适合我们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他算了一笔账:采用矮化密植技术,不仅节省人工,还能提高产量,为果农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55岁的果农李立群原有8亩老果园,因管理落后,整体经济效益低。在考察苹果示范基地后,他果断将全部果园改为鲁丽品种。“以前苹果套袋、剪枝得雇人干,现在劳动力不好找,改造成矮化密植模式后,管护上轻松多了。”李立群说。

走进李立群家的果园,混凝土立杆整齐排列,四条铁丝均匀分布支撑着果树生长,高约1米、拇指粗细的树干茁壮生长。套种的玉米、大豆长势良好。

像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果农杨会清改造了4亩果园,果农柴彦东则将6亩果园改造成早熟的鲁丽和晚熟的瑞香红各半的搭配模式。目前,合作社已带动50余户村民改造果园120余亩。

“绿色发展才是长久之计。”走在松软的田垄上,王随寅指着地上的杂草说,“通过生态种植,土壤有机质提高了,苹果品质也上去了,现在客商都抢着预订。”

合作社的培训教室里,各类技术图解挂满墙面。除了线下培训,王随寅还让家人开设网络直播间,为果农答疑解惑。“之前我们建了集冷藏、检测、电商、物流于一体的综合交易市场,下一步要打造全产业链服务体系。”说起未来规划,他信心满满。

从技术能手到产业带头人,王随寅用三十年坚守诠释了“三农”情怀。在他的带动下,“申村苹果”品牌越来越响,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望着满园硕果,他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我就想用自己这点儿本事,帮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科技赋能的现代农业正焕发勃勃生机,奏响新时代的丰收乐章。

记者 柴云祥 祁 欣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