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临汾日报时间:2025-08-07
晚风尚未完全驱散白天的燥热,市区九州广场上铺开一片温馨的“烟火人间”。舞台前方,76岁的尉双锁轻摇扇子,稳坐自家小板凳,不时向舞台处张望,脸上满是期待的笑意。老人说:“每年都来看消夏月的节目,早早来了坐在前排,听个舒坦、看个真切!”与尉双锁一样,许多市民携家人仿佛赴一场心照不宣的夏夜老友之约。
8月5日晚8时许,市区九州广场舞台上灯光渐亮,我市第二十届广场文化消夏月活动迎来音乐家协会专场演出。广场上已汇聚起众多翘首以待的市民。
大幕拉开,乐声流淌。混声合唱气势恢宏,民乐合奏韵味悠长,女声小合唱婉转清新,管弦合奏激昂澎湃……悦动的旋律如汩汩清泉浸润广场。前排观众手指随韵律轻叩膝盖;年轻的父母怀抱幼儿,在悠扬乐声中低声哼唱,捕捉舞台上乐器奏响的奇妙音符。
平水国乐团带来的民乐合奏《破阵乐》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笛声清越、二胡曲婉转、琵琶声似珠玉落盘,共同编织出属于九州广场的清凉梦境,也吹开了观众脸上舒展的笑容。该乐团团长刘子阳说:“希望借助消夏月活动的舞台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乐器,让更多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舞台之下,暖流同样涌动。身着统一标识马甲的志愿者们穿梭于人群,维持秩序、解答询问、传递关怀。志愿者陈锡霖额头的汗珠在灯光下闪烁,“志愿服务是美德,帮助他人也快乐自己。”他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志愿服务的真谛。
当音符在夜空中悠然飘扬,市民们沉浸于视听盛宴,言谈笑语间回味着动人旋律。这场由临汾市音乐家协会倾情奉献的专场演出,不仅是一场技艺的展演,更是一场市民共享的夏夜精神盛宴。不知不觉间,这方熟悉的舞台已陪伴临汾市民走过整整二十个绚烂的夏天,已然深深融入城市血脉,成为临汾人心中不可或缺、充满温情的夏夜精神家园。
“每个节目都由市音协各艺术专业委员会精心选送、反复打磨。”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付慧萍介绍,“演出展示了近年来音协发展的部分成果,我们将最美的旋律献给父老乡亲,丰富文化生活,用音乐奏响临汾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号角。”
(本报记者 刘 静)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