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04
稷山包装印刷专业镇俯瞰图。
前不久,山西省公布第四批省级重点专业镇名单,稷山包装印刷专业镇成功入选,成为我市第三个获批的省级专业镇。
稷山县包装印刷产业主要集中在翟店镇,这一认定不仅是对翟店镇包装印刷产业四十年发展的肯定,更标志着一个年产值近30亿元、能覆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80%以上农产品包装市场的产业集群正式跻身省级产业梯队。
集群化发展
产业规模化效应显现
穿梭在翟店镇街头,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印刷企业、包装工厂,无不透露着鲜明的信号:这里是几十亿级包装印刷产业集群的重要阵地。
稷山包装印刷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内,各类包装纸箱琳琅满目。
从1987年第一家纸箱厂起步,历经近40年的风雨兼程,这里已崛起为包装印刷产业集群的璀璨明珠,企业数量100多家,年产值近30亿元。
然而,追溯翟店镇包装印刷产业发展的历程,这样的产业规模并非一蹴而就。
稷山翟店镇的包装印刷产业发展经历过一段时期的野蛮生长,运稷路两侧5公里内一度聚集百余家小作坊。
“一台手动印刷机就敢接单,同行竞相压价,一套果箱利润不到5毛钱。”稷山县包装印刷协会会长任俊生,他同时也是鹏腾工贸的企业负责人,回忆起过去他非常感慨。
行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多年来,稷山县翟店镇坚持项目带动,注重集群发展,瞄准包装印刷高端产业集聚区,加大项目招引力度,聚焦“集中制版、分散制箱”,壮大优势企业,扶持新兴企业,推动小企业改造提升,培育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加快构建“龙头带动、配套跟进、全产业链发展”的集群式发展格局。
在烈日炎炎下,翟店镇包装印刷企业各美其美。鹏腾工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熟练地将废旧纸箱送入破碎制浆设备。经过一道道工序,这些废品蜕变为每吨价值近3000元的瓦楞纸。不远处的昕光包装,严选高标准的瓦楞纸进行生产加工,成为伊利牛奶、雪花啤酒等品牌的订制箱。
这一场景是翟店镇不断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企业聚合显现的一个生动缩影。
如今,翟店镇包装印刷产业形成废旧纸板回收—再生造纸—凹印版辊—设计制版—多色印刷—纸箱、附件加工—软塑包装—质量检测—仓储物流为一体的绿色循环产业链条。全县共有包装印刷企业119家,规上企业11家,拥有瓦楞纸板生产线36条、多色水墨印刷生产线18条,年产纸板7亿平方米、纸箱10.5亿个、版辊8万只、再生纸30万吨……
同时,稷山还不断推进包装印刷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助推产品向塑料、木制、纸袋包装等多元化迈进、差异化发展。
记者走进山西兆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走廊上摆满了三只松鼠、力士等知名企业的塑料包装产品,拓宽了传统印象中翟店就是纸包装的认知边界。
“兆龙主要是一家塑料包装生产企业,加工制作高端八边封烘焙类、休闲食品类包装袋和多层复合液体包装袋,我们生产的平底袋、异型拉链袋及激光切割、气阀、加嘴袋等出口新西兰、日本、泰国等海外市场。”兆龙企业负责人说,“我们是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企业,来翟店落户也是看中了这里的产业集聚度高,发展趋势好等优势。”
产业重塑
产业转型的坚定步伐
产业聚合效应催生技术革命,推动设备更新,推进产业升级。
记者走进稷山县匠人包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给一卷卷的瓦楞纸筒内放置一个带有银色芯片的塑料多边形环。匠人包装总经理任珂向记者介绍,这个多边形环是每卷纸的“身份证”。
稷山县胜达包装有限公司内,工人在加工瓦楞纸。
“从这个‘身份证’的芯片上,我们可以读取到哪卷纸是在哪个机器上进行加工的,这卷纸加工的全部生产数据都记录在这个芯片上。”任珂说,“这样可以控制生产误差,将原纸利用率由92%提高到96%以上。提高生产效率后,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就有更大的竞争力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卷卷瓦楞纸放进这台刚刚到位的BHS生产线的卷轴上,瞬间成为一片片纸板。
“这条BHS生产线是我们刚刚投资3000万元购置的,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瓦楞纸板生产线之一,目前中西部地区这是第一条。它的门幅也就是纸的宽度可达到3.15米,而其他门幅都在1.8米至2.5米之间。不仅门幅更宽,生产速度是350米/分钟,效率也更高了。设备升级改造后,我们对接的客户就不局限于水果包装,可以对接更多高附加值的工业类包装。”任珂说。
据悉,除了瓦线设备的“大换血”,匠人包装还购入一条全新日本生产的联动线,与瓦线协作联动。
在翟店,智能化设备已随处可见。
在昕光包装有限公司纸板生产车间,一卷卷原纸在智能化设备的精密操作下,经过瓦楞机精准成型、上胶、蒸汽烘干、裁切以及堆码等工序,迅速转化为一张张高质量的纸板。
随后,纸板被转运至纸箱生产联动线,印刷、模切、开槽等工序一气呵成,实现了一站式自动化处理。
“这条瓦楞纸板全自动生产线,是我们今年5月刚刚上新的,这套智能化全自动设备增加了自动巡航系统,可以根据纸张的克重湿度速度自动调整纸张的包角、胶量、温度等参数,保证了纸板的水分跟平整度,效率提高了50%,平均速度达到每分钟280米。旁边的这条生产联动线,从印刷到最终一次性完成,相较过去人员减少一半,每分钟可完成200个纸箱。”昕光包装生产车间主任刘淑梅说。
设备更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硬件基础,而技术革命则为产业注入了创新的灵魂。在技术创新方面,稷山县包装印刷产业成果显著,拥有5个省级著名商标和45项发明专利。
其中昕光包装自主研发的“远红外瓦楞纸箱保鲜技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这一技术的应用,大大延长了农产品的保鲜期,满足了市场对于高品质农产品包装的需求。
与此同时,翟店的市场半径同步扩张。依托西安“箱合汇”电商平台,接单响应从48小时压缩至6小时,产品覆盖晋陕豫80%农产品市场,出口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接下来,稷山翟店包装印刷产业将借助入选省级专业镇的契机,配合市县两级工信部门,加速包装印刷产业升级和智能化转型。同时,我们也落子未来,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加速在文创印刷方面作出新的突破。”翟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彬说。
“镇”兴一方
就业富民的振兴图景
产业兴则镇兴。
我省通过培育专业镇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就业与富民的双重目标。翟店镇包装印刷产业发展近四十年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写就了一幅就业富民的振兴图景。
在匠人包装公司的新厂房里,工人们正在安装调试一台日本新幸阿尔法联动线。匠人包装生产车间主任康世宏正带着几名工人在生产线上观摩设备厂家的现场教学。
“因为这批设备是目前行业内顶尖的,之前没见过这样先进的设备,厂家的人每天带着我们学习,这对我们技术工人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康世宏说。
作为一名包装印刷产业从业人员,康世宏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已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技术骨干。
康世宏是翟店镇翟东村人,在从事包装印刷行业之前,曾是江苏省昆山市一家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人。在外工作强度大,收入也并没有达到预期,听说家乡的包装印刷产业发展得热火朝天,康世宏认为自己在生产线上积攒的工作经验让他返乡也可以获得一份收入不低、前景广阔的工作,于是就回家做了一名包装印刷产业技术工人。
“现在每个月到手8000多元,对这个收入我很满意。再加上自己在这个行业工作了这么多年,也积累了一些技术上的优势,对自己也是一个提升。而且现在孩子马上要上高中了,家里老人也上了年纪,我就在家门口上班,把家里人也都照顾到了。”康世宏说。
在翟店镇的街巷,随处可见像康世宏这样的包装企业员工骑着电动车上下班的身影。他们中有的曾是外出务工人员,如今在家乡找到稳定的工作;有的曾是贫困户,如今在再生纸生产线上实现了人生价值。
“一个包装印刷产业为翟店镇带来了八千多个工作岗位,这八千多名工人背后就是八千多个家庭,翟店镇包装印刷产业的发展带动本镇农民人均年增收达4500元,带动全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5000元。”杨彬说。
据杨彬介绍,翟店镇的包装印刷产业不仅带来就业机会,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城镇化进程——随着产业集聚,翟店相继获评“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特色小镇”“国家卫生乡镇”等称号,实现了从传统集镇向现代化城镇的跨越。
这种辐射效应已超越镇域边界。在稷山县域经济布局中,翟店被定位为“六个基地一座名城”中的区域包装印刷产业基地。随着与西安“箱合汇”等电商平台合作深化,翟店正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包装产品集散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重现历史上“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商贸枢纽地位。
文/记者 朱 姝 图/记者 陈方斌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