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县域>

“以小时为单位推进”

——河津市“项目管家”护航项目审批跑出“加速度”

来源:时间:2025-08-04

对区域发展来讲,项目建设决定眼下,更事关未来。市场动态瞬息万变,推进效率与达效时间决定着项目的成色甚至成败。

快,快点,再快一点!

今年以来,河津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以下简称“河津审批局”)为破解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创新推出“项目管家”服务机制,一个项目一张审批流程图、一个项目一份审批事项清单,为项目单位量身打造“批前辅导、上门告知、并联审批、多元评审、联合验收”的全周期服务体系,破解项目审批实际耗时长、报批来回跑的问题。

河津市审批局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杨月红说:“我们局的要求是以小时为单位推进项目审批,通过高效审批助推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角色转换

提前打通潜在堵点

在河津审批局,局长、相关股长办公室以及一些办事窗口,都放着装订成册的《2025年重点项目一次性告知清单》。该清单分为政府投资类和社会投资类两种,各有厚厚一大本。

随手翻开一页,是一个村污水处理站扩容工程项目,里面详细列着项目涉及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所需提交材料,以及事项办理的标准流程图,条分缕析,一目了然。

清单对材料的要求非常明确,比如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原件还是复印件等。甚至还贴心地附上了相关承诺书的模板,还有“复印件要加盖单位公章”“重复材料内部共享只需提供一份”“审批局办理的证照文书无需提供”等温馨提醒。后面,还附有“耿小二”帮办代办队伍的名单及联系方式。

详细、实用的清单,成为项目推进的“路线图”与“加速器”。在这清单的背后,是一支业务精湛、责任心强、沟通协调能力突出的“项目管家”团队。

今年年初,河津审批局创新推出“项目管家”服务机制,成立了以“项目管家”领衔的11个小分队,共包括33名帮办代办人员。

每每在重点项目立项之初,“项目管家”团队便会主动介入,提前对项目进行动态摸排、讨论研判,根据项目类型量身定制《一次性告知清单》,一次性列明项目办理所需事项清单、材料清单、办理路径及责任部门,提前打通潜在堵点。

清单制定后,“项目管家”团队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上门”,组织小分队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将《一次性告知清单》送到项目负责人手上,面对面解读政策要求,明确各环节办理时限和具体对接人,让项目建设单位清晰了解审批流程,少走弯路。

提前介入,量身定制,上门服务……清单的背后,是河津市政务服务提供方从“审批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化。

流程再造

一周之内“五证同发”

“拿齐五证,我们马上就可以开工了,审批局办事效率太高了!”6月18日,河津审批局在一周时间内,为山西博文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春和樾住宅小区项目发放了工程规划许可、人防设计条件、工程报建、自主发包备案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五证”,高效的服务让项目负责人郑超赞叹不已。

此项目位于河津市万春街以东,占地面积55046平方米,建设规模94100平方米。在了解到项目方希望加快手续办理、尽早开工的诉求后,河津审批局立即启动了“项目管家”服务机制,专班协调、部门联动、专人代办,列出建设条件清单,倒排报批时间表,协同项目审批全程帮办代办,强化全周期服务,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进。在项目方案经河津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通过后,该局靠前服务、容缺受理,指导项目单位完善方案和施工图设计,并积极推进完成绿色建筑专家论证,先后完成了人防设计条件、自主发包备案、施工许可前期资料审查,最终在一周时间内实现了“五证同发”。

针对审批流程碎片化带来的问题,河津市大刀阔斧实施“并联审批”改革,全面推广“拿地即开工”,解决了政府投资项目土地制约问题,为建设单位提前开工节省180天以上。政府投资类项目的审批时限在原来的58个工作日基础上再提速至41个工作日,社会投资备案类项目的审批时限由47个工作日提速至35个工作日,一般工业类项目提速至20天,社会投资核准提速至39天,大幅提高了审批效率。同时,还出台了《河津市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豁免清单》,推行“容缺办理”“承诺办理”,为66个新建项目出具环评手续无需办理情况说明,为21个新建项目出具规划无需办理情况说明,以小时为单位推进项目建设,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另外,在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办理阶段,该局还积极推进,建立了由自然资源局牵头,联合林业、文物、水利、生态环境等五部门进行网上联审机制,通过“管家牵头、多部门联动”的协作方式,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优化审批流程,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进行整合,实现同步受理、同步审批,压缩审批时限30个工作日以上。

河津市自然资源局驻审批局首席代表姚民强说:“以前用地预审,项目方需要一个个部门挨着跑,下来基本得一个多月,如今他们只需要把申请交给我们部门就不用管了,由我们来协调其他部门进行审查,基本上一周时间就能办完。”

争分夺秒

周日连夜推进评审

2025年3月2日是个周日。当天晚上,河津市樊村镇政府申报的河津市铝东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电子版,“急呼呼”地传到了河津审批局。

因该项目申请上级资金的截至时间已到眼前,“项目管家”收到报告后,连夜联系评审专家,审核报告编制质量,就项目可否采用函审或视频评审征求专家意见。专家反馈称让编制单位加班完善相关缺失内容后,可采用视频评审方式。当晚10点半,“项目管家”联系项目单位,让其紧急补充完善相关内容,并做好视频汇报准备工作。次日下午,该项目采用视频评审方式进行了评审,最终项目初步设计于3月7日修改完成并提交,当天完成批复。

对于需要专家评审的项目,河津审批局推出“现场+函审+视频”的多元化评审机制,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征求评审专家意见,选择最适合的评审方式,实现社会投资备案类项目2小时办结,重点项目“拿地即开工”,加快了项目手续的办理速度,为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争取时间。

另外,针对项目竣工验收环节存在的“多头跑、多次跑”顽疾,河津市强力推行“联合验收”改革,改变过去各部门“串联式”踏勘验收的模式,由审批局牵头,采用“提前沟通+集中查验”模式,按企业需求统一调度验收时间,组织相关部门同步到场、当场出具意见,极大提高了验收效率,确保项目能够尽快通过验收,投入使用。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丰富‘项目管家’服务内涵,优化项目审批全周期服务,助力项目建设加速度,让企业感受到河津项目审批的速度和营商环境的温度,为建设‘一城两区三门户’作出‘耿小二’的积极贡献。”河津审批局局长谭睿佳说。

记者 陈永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