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04
近年来,河津市以精细化管理和民生需求为导向,从环境卫生整治到基础设施改造,全方位推进城市建设,让市民在细微之处真切感受到生活品质的提升与城市的温度。
环境卫生精细化
河津市市政公用服务中心聚焦环境卫生痛点难点,全面推进中心城区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工作。为实现垃圾“日产日清不积攒”,河津市实行“早、中、晚”三班制,对511个点位的2650个垃圾桶进行至少三次收运,同时创新采用“上门收集”“定时定点收集”“巡回收集”等模式,从源头减少二次污染。
精细化作业不仅体现在垃圾清运上。该市推行“扫、洗、洒、清、擦、除、治、防、检、担”10字作业法,通过延长夜间保洁时间、增加作业点位和人员配置,确保城区环境卫生面貌全面提升。
清晨,环卫工人卫春菊仔细擦拭长椅、花坛边缘、果皮箱等“城市家具”的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卫生死角。“以前打扫完就完事,现在要细化量化,市民摸起来干干净净,能放心坐。”卫春菊说。正是无数像她这样的环卫工人,日复一日践行精细化标准,实现了从路面到公共设施清洁度的质的飞跃。
“方便之处”的改善同样是城市环境提升的重要体现。河津市着力打造精品公厕,制订《创建星级公厕实施方案》《公厕管理办法》,全市46座公厕全部实行24小时开放。“这几年城市变化太大了,单说公厕,环境卫生好、没异味,环卫工人打扫得十分到位。”市民姚振东感慨道。
基础设施“微更新”
城市更新既要“面子”亮眼,更要“里子”实在。河津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聚焦群众“脚下安全”与出行体验,通过一系列“小而精”的“微更新”,提升城市“颜值”,夯实民生“里子”。
九龙大街是本次改造的重点路段之一。记者在现场看到,部分完工路段焕然一新,步道平整开阔。改造工程涵盖道路修复、排水优化、绿化提升及附属设施完善等内容。目前,标准段河津中学东停车场至九龙大街19标段已完工,新增停车位36个;龙门大道至新建妇幼院段人行道及微地形土方作业、路基、灰土作业已完成,正进行路缘石铺设和绿化水管基坑作业。
在馨苑东街人行道改造现场,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挖掘机、铲车有序作业,工人们正进行人行道砖、盲道砖铺装及路缘石施工。该路段改造并非简单修补,而是精准聚焦群众出行痛点,让改造更贴合市民实际需求。
据了解,今年河津市计划对新耿区的九龙大街、新兴路、永兴路、馨苑东街4条道路的人行道实施全面升级改造,切实解决群众出行不便问题,优化城市慢行系统。
从人工保洁到机械化清扫,从“城市家具”擦洗到公厕管理,从人行道改造到停车位增设,每一项精细化举措的落地,都在精雕细琢着城市容颜。随着各项举措与工程的推进,河津市的城市面貌将持续焕新,城市品质和宜居水平将显著提升,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盈。
记者 余 果 通讯员 赵阳飞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