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电影《戏台》:戏里戏外,皆是人生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30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10年前,观众熟悉的喜剧演员陈佩斯带着话剧《戏台》登上舞台,一票难求;时隔10年,他又化身电影导演,将话剧从剧场舞台搬到了大银幕,让更多观众在影像中感知“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一古老命题的深刻演绎,也让观众在笑声与泪水中,感受命运的无常和艺术的永恒。

电影《戏台》发生在战乱纷飞的军阀混战时期,讲述了五庆班班主侯喜亭带着戏班进京演出,却意外陷入了一场啼笑皆非的闹剧之中。戏院中,名角金啸天因爱人出走而麻痹在大烟毒害中,包子铺伙计大嗓儿在为名旦凤小桐送包子时偶遇军阀洪大帅并被误认成金啸天,被迫登台演出;与此同时,戏班还遭遇了地头蛇刘八爷的刁难、戏院吴经理的算计及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在这个充满荒诞与无奈的小小戏院之中,众人你方唱罢我登场,而戏班中的各位仍坚守着“戏比天大”的信念,用生命演绎着一出出人间悲喜剧。

从叙事结构上看,电影巧妙运用了“戏中戏”的故事结构,将京剧《霸王别姬》的故事与戏班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张力。在戏中,霸王与虞姬的生死离别令人动容;在戏外,戏班众人在各方势力的压迫下苦苦挣扎,同样让人感慨万千。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丰富度,也让观众在欣赏戏曲之美的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残酷与无奈。

在人物塑造方面,电影可谓是入木三分,每个角色都塑造得个性鲜明,充满了舞台质感。五庆班班主侯喜亭无疑是影片中的中心人物,他串连起戏里戏外的各色人物,推动着剧情发展。作为戏班班主,他世故圆滑,为了戏班的生存不得不四处周旋、委曲求全,但在内心深处,他始终坚守着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当军阀洪大帅强令戏班修改楚霸王“自刎乌江”的戏码时,老班主为了戏班上下的活路不得不做出妥协,在转身看到“祖师爷”的塑像时,他只能含泪哀叹“我这是为了活命啊”;但是在看到金啸天醒后登台、不改一词时,他说着“不改就对了”,然后站在舞台中央,与戏班一起接受炮火的轰炸。这位亦正亦邪的人物将观众一次次带入剧情,让观众在跌宕沉浮中一次次感慨:即使身处乱世,小人物亦有自己的坚守。

电影演的戏中戏,讽的却是人间事。《戏台》的出彩之处,更在于以戏班为棱镜,折射出时代浪潮下的众生相。在这方小小的戏院里,既有像洪大帅这样蛮横无理的“强权者”,他不懂艺术、不守规矩,却企图用自己手中的“枪”改变“戏”的规矩;也有像徐处长这样趋炎附势的“骑墙者”,仗着背后的权势狐假虎威,压迫别人。但更多的是如侯班主、吴经理一样的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下艰难求生。这些群像的生动刻画,共同构成了一个鲜活的民国江湖,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亲眼目睹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令人感动的是,当炸弹在戏楼外轰鸣,戏班众人依然在摇摇欲坠的戏台上坚持唱完了“一词未改”的《霸王别姬》,这一刻,他们用生命捍卫了艺术的尊严,也让观众看到了小人物在强权面前不屈的力量。这种对艺术精神的执着追求,正是电影《戏台》想要传达的观念之一。

台上台下一出笑闹戏,戏里戏外多少人间事。于喜爱它的观众而言,《戏台》不仅是一部关于戏曲和民国历史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生的哲学寓言。它通过对戏班众人遭遇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以及在困境中坚守信念的重要性。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像是戏台上的演员,扮演着各自的角色,经历着人生的喜怒哀乐。然而,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应该像戏班众人一样,坚守自己的内心,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就像电影中所展现的那样,即使身处乱世,戏班众人依然能够在戏曲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用艺术点亮生活的希望。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愿我们都能在这场人生的大戏中,坚守自己的信念,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杨颖琦)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