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25
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被称为“生命之塔”。今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消除肝炎”,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减少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及其导致的死亡,朝着“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迈进。
俗话说:“胃是喇叭,肝是哑巴。”肝可以说是器官界“吃苦耐劳”的标兵,问题不达到一定程度、不持续够一定时间,身体往往感受不到太多“标志性”的不适。面对沉默的肝脏,怎样才能及时发现肝炎的各种信号?如何积极采取行动降低患病毒性肝炎的风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第二医院肝病三科主任张青文从病毒性肝炎的危害、症状、类型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作了答疑,让我们知晓在肝炎防治上,能做的还有很多。
早期症状要留心
“主人,你平时说的‘心肝宝贝’的‘肝’就是我,不过,我知道你只是口头说说罢了,因为我从来不知被疼爱是啥感觉……”长久以来,肝都是五脏中最沉默的一个,即使不舒服仍坚持工作。遗憾的是,辛勤的付出非但没能换来我们的体恤,反倒经常遭受不良习惯的伤害,初期无症状,等到察觉时肝脏已受损。
“肝是维持生命运转的核心器官,却常被肝炎这一隐形威胁侵扰。”张青文说,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负责解毒、储存能量、合成蛋白质等多种生命活动,承担着代谢、解毒、合成等重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器官,能够适应我们身体的需求,同时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旦受到肝炎的侵袭,这个“化工厂”可能就会陷入危机。
“肝炎可以分为非病毒性肝炎和病毒性肝炎。通常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指的是危害性最大的病毒性肝炎。”张青文说,根据病毒类型的不同,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和未分型肝炎,都具有传染性。病毒性肝炎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主因,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80%的肝癌患者都感染过乙肝病毒,乙肝病毒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导致肝脏慢性感染的病毒之一。虽然肝炎是肝脏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但在发病早期,很多肝炎患者的症状并不典型,很多症状出现时未能及时发现,导致误诊、漏诊,影响疾病的治疗。“生活中人们一定要正视肝炎的危害,千万不能大意。”张青文提醒,如果发现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警惕是肝炎发病的早期信号:
食欲减退。患上肝炎后,大多都会存在食欲减退的情况,主要是肝炎让胃肠道充血,导致其蠕动减弱和消化功能减退,加上代谢物质不能及时被肝脏解毒,导致食欲减退。
恶心厌油。肝炎的存在可导致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降低,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出现恶心厌油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体重也会逐渐减轻。
黄疸和小便黄。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是导致黄疸的主要因素。黄色尿液是黄疸型肝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尿液的颜色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加深,接着皮肤变黄、巩膜发黄、全身发黄出现黄疸。
右上腹疼痛(肝区疼痛)。有些患者可出现右上腹或右背部的疼痛,疼痛性质不一,有刺痛、钝痛、胀痛等,且随着活动、时间、坐卧姿势的改变而使疼痛的程度不一,夜间疼痛明显,卧床休息后可得到缓解。
发热。部分患者存在低热症状,这是黄疸型肝炎的主要症状,早期可持续3天—5天出现发热,但较少有高热,与感冒的情况类似,需注意仔细鉴别。
全身乏力。由于肝功能受损、身体虚弱,可有全身乏力的症状出现,稍微活动即会感觉浑身疲乏,且随病情进展而逐渐明显,有些肝炎患者还可出现失眠的症状。
蜘蛛痣。部分肝炎患者身上会出现蜘蛛痣,主要是由于肝脏灭活雌激素能力下降,小动脉扩张所致,形状类似于蜘蛛。
别说肝炎就色变
日常生活中部分人及病患对肝炎存在一些错误的共识,从而给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张青文用通俗易懂的解释列举了日常人们对肝炎的一些常见误区,以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肝炎,从“惧怕和歧视肝炎”的误区中走出来。
肝炎都会传染?并非如此,肝炎是否会传染,取决于肝炎的类型。最常见的几种肝炎分别是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炎。除了病毒性肝炎以外,其他类型的肝炎并没有明确的传染性。
肝炎患者都需要隔离?需要区分不同病情。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五种类型。其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均属于消化道传染病,需要使用分餐、粪便消毒等隔离手段;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则主要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正常接触并不会被传染,不需要进行特别隔离。
无症状肝炎无需治疗?这种认知是错误且危险的。慢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如果不及时治疗,都可能向肝硬化甚至肝癌的方向发展。丙型肝炎具有很强的隐匿性,多数丙肝患者可能不出现任何症状,也不会感觉身体不适,而一旦出现症状,其肝脏损伤已较为严重,通常已经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此时治疗为时已晚。所以,无论肝炎患者是否有症状,都应及早进行检测和筛查,明确诊断后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打疫苗就能预防肝炎?目前只有部分肝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比如乙肝。在全民广泛接种乙肝疫苗后,我国乙肝的发病率显著下降;我国有自行研发的戊肝疫苗,甲肝也有相应疫苗,可以按需接种。但也有一些肝炎当前没有成熟的方法来预防,比如丙型肝炎就没有有效的疫苗,通常需要感染后早发现、早治疗。
携带乙肝病毒就会得肝癌?如果仅仅是携带乙肝病毒的状态,而肝脏没有实质性变化,发展成为肝癌的可能性比较小;如果是慢性的乙型肝炎状态,只要没有进展到肝脏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程度,肝癌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如果进展到肝硬化程度,肝癌出现的概率才会明显升高。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并非都会得肝癌,但这部分人属于肝癌高发人群,在体检方面要特别注意。目前,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已经很成熟,很多患者通过药物治疗都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预防可以这样做
肝炎,是我国大众身体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各类肝脏疾病的患者达到了数亿人,其中,又以乙肝这种典型的病毒性肝炎为最。
“肝脏是一个没有‘痛觉神经’的器官,在肝炎早期或轻度肝损伤时,肝脏会发挥强大的代偿能力‘默默承受’。”张青文说,很多肝病早期并没有不适症状,极容易被忽视,往往发现时已是肝病中晚期。因此,爱肝、护肝、养肝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应了解以下保护肝脏的预防措施,为肝脏健康撑起“保护伞”。
接种疫苗。接种肝炎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最有效手段。我国目前有甲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及戊型肝炎疫苗可供接种。建议遵循推荐的疫苗接种计划,及时完成全程接种。有基础肝脏疾病的患者应到肝病科咨询疫苗接种的相关事宜。
讲究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上厕所或处理可能受污染的物品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有助于减少病毒通过手口途径传播的风险。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以减少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的风险。
母婴阻断。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母婴阻断治疗,以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这通常包括在孕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和分娩后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预防肝脏疾病的有效手段。通过血液检查、肝功能测试、肝脏超声波等检查,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肝脏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尽早发现肝脏疾病,还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肝脏健康状况。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如乙肝病毒携带者、静脉注射毒品者等,更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避免不安全注射和输血。仅在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注射和输血服务,确保使用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血,以减少血液传播的风险。
避免应用肝损害药物。药物性肝损害也是常见引起肝病的原因之一。由于其早期临床症状较轻微,常常被忽视,建议大家要避免长期应用有肝毒性的药物,在用药过程中注意定期监测肝功能。
健康饮食。“饮食是养肝护肝的重要因素。”张青文说,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是肝脏的天然“保护伞”。它们能帮助肝脏抵御自由基的侵害,维持其正常功能。建议在饮食中加入一些对肝脏有益的食物,如坚果、鱼类、橄榄油等,这些食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有助于肝脏的修复和保护。减少高脂肪、高糖和加工食品的摄入,能够减轻肝脏的负担,是保护肝脏的重要措施。此外,酒精是肝脏的天敌,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要控制饮酒量或者选择不饮酒。
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是肝脏休憩和自我修复的宝贵时刻。”张青文说,在深度睡眠期间,肝脏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自我修复和排毒。因此,建议大家每天保证7小时到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
“社会共治,消除肝炎”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用行动驱散肝炎的阴霾,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远离肝炎的威胁,尽早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这一目标。
(本报记者 魏 濛)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