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21
□杨颖琦
当灯光聚焦舞台中央,多位主播随着节奏展现舞蹈动作,弹幕实时互动决定表演走向,礼物特效刷屏不断——这样的场景正在各大网络直播平台上演,并成了不少年轻网友们的热门选择。这种融合了综艺感、互动性与工业化制作的“团播”,为何能在互联网平台“上演”并受到年轻人追捧呢?
顾名思义,“团播”就是有多人参与的团队直播,目前以舞蹈团队居多。屏幕里,配合音乐、灯光、布景、运镜等,打扮得光鲜亮丽的年轻主播跳着时下流行的舞蹈;而屏幕外,在主播的喊麦声中,网友们可通过刷弹幕、送礼等方式,为自己喜欢的主播“加油打气”,让他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和人气。
这种形式的直播在当下可以称得上“火爆”。相关数据显示,某直播平台每日同时在线的团播场次超1.5万场,社交平台上“自从做了团播后,差点忘了以前是干什么的了”话题播放量更是超过4.5亿次。
相较于传统单人直播,团播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重构了主播与观众的关系。在团播场景中,观众不再是被动的观看者,而是拥有“掌控权”的参与者。通过弹幕点歌、礼物投票等方式,网友可以决定主播的表演内容、出场顺序甚至“淘汰复活”,这种沉浸式互动让“Z世代”获得了参与感和情感共鸣。这种“短平快”又充满互动性的娱乐形式,正好契合了年轻人碎片化的消费习惯和对情绪价值的高要求。有平台用户留言称:“看着自己支持的主播从新人成长起来,就像亲手养成了偶像,这种感觉会上头。”
技术革新与专业化运作则为团播的爆发提供了支撑。5G网络的普及让多人实时互动流畅无阻,AI虚拟主播、实时美颜等技术降低了参与门槛;而专业机构和综艺制作团队的入场,更将练习生选拔、舞蹈培训、场景设计等工业化流程引入团播领域。从灯光舞美堪比小型演唱会,到“淘汰复活”等悬念机制的设置,团播已实现从“单一展示”到“内容输出”的升级,给追求高质量视听的年轻人带来更好的视听享受。
不过,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团播行业也面临着内容趋同、擦边、虚假人设等问题,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提高自己辨别能力和防沉迷能力,为情绪价值找到更好的出口,也是那些沉迷团播的年轻人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单人直播的“单打独斗”到团播的“集体狂欢”,直播行业的迭代背后是年轻人娱乐方式的升级。但是,当越来越多年轻人在团播的互动中寻找归属感,在“养成式追星”中获得情绪价值,我们就需警惕,不要让虚拟互动过度挤压现实生活空间,用面对面交流获得更具温度的情感链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