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萤火微光”点亮新绛社区治理路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24

新绛县凤凰苑小区花坛中,退休教师张金凤蹲在月季花丛中修剪枝叶。她身旁立着一块醒目的牌子:“党员认养花坛”。“以前这里杂草丛生,现在成了邻里休闲的好地方。”她抬起头,笑容在阳光下格外温暖,“退休后还能发挥余热,这‘萤火’岗位点亮了我的生活,也点亮了社区。”

新绛县社区治理的蝶变,始于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萤火微光”。这微光正汇聚成基层治理的燎原之火,燃出“组织扎根、资源下沉、服务进门、群众满意”的美好愿景。

织密矩阵:组织扎根照亮治理末梢

新绛县以“萤火微光”党建品牌为抓手,悄然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域的治理网络。依托“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架构,该县创新构建了“机关党委包联、社区协商统筹、小区议事攻坚、楼栋示范响应、党员定岗到户”的立体化治理矩阵。

新绛县委组织部的一份通知激活了关键力量——该县92个机关党组织与1692名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机制全面落地。党员干部真正沉下去、融进去,走在前、作表率,以“一月一主题”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组织力量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社区最末梢,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

微光成炬:精准服务回应民生所盼

照亮末梢只是起点,精准服务才是核心。在该县龙湖社区党群服务站,一个印着“微光心愿箱”的箱子被立在醒目位置。“以前有想法不知去哪说,现在下楼就能投递心愿。”居民刘爱玲坦言,她曾通过这个箱子反映小区缺少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问题。

新绛县的“三式问需”机制精准捕捉着这些细微的民生脉动:“萤火走访日”,志愿者每月10日雷打不动敲门入户;社区“码上办”平台,开辟了“微心愿”专栏;实体心愿箱,在小区党群服务站扎根。

收集仅是第一步。每月15日的“萤火议事会”成为需求落地的关键枢纽。机关党组织带着资源下沉社区,与社区党组织携手,围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和项目清单“三张清单”精准对接。复兴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玉平说:“党建联席会搭建桥梁,让资源真正跟着需求走。”

今年以来,一批批诸如充电桩安装、停车位改造等“急难愁盼”,在“微光”机制下迎刃而解。新绛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是服务机制的创新,更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

不仅如此,该县精心设置党建宣传、爱心守护、家园焕新、文明先锋、平安建设五类岗位,引导在职党员精准定位自身优势,靶向发力。

党员突击队成为攻坚克难的尖兵。85支队伍带头开展“楼道亮化”“花坛认养”等微更新项目。家园焕新岗党员李建军带领团队改造老旧车棚后感慨:“居民脸上的笑容,就是对我们‘微光’价值的最好认可。”更具烟火气的“萤火赶集日”也应运而生,健康义诊、法律咨询、便民维修等90余场志愿服务,将专业力量送到居民家门口。如此,社区治理悄然从“被动应付”向“主动破题”转变。

星火长明:机制创新注入持久动能

如何让萤火微光长明不熄?新绛县创新“双轨积分制”评价体系,为长效治理注入制度保障。机关党组织“萤火能量值”与党员“微光存折”双轨并行,由社区和小区党组织根据资源投入、项目实效、服务时长及群众反馈进行量化评分,结果直接挂钩评优评先。

2024年,38个优秀机关党组织和557名优秀在职党员从积分榜脱颖而出。县直机关党员陈晓明在“微光存折”上攒足了积分:“这像一本服务‘储蓄本’,群众满意是最高利息。”

在新绛,萤火微光党建品牌已成为治理效能转化的生动实践。它通过组织扎根织密了服务网络,借助精准问需实现了资源与民意的共振,依托岗位创设激发了多元主体的参与动能,凭借科学评价保障了机制的长效运转。

“社区是大家的,党员带头,群众跟上,微光也能照亮家园。”张金凤抚过盛放的月季,道出了朴素真理。

新绛通过实践证明,当每个党员化作服务角落的萤火,当治理的根系深扎于群众沃土,微光自能汇聚星河,照亮基层善治之路。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杨建义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