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23
“你会翻过山,看到万丈晴天,飞鸟正越过海面;你会迎着风,放着胆唱着歌,把风景都看遍……”近日,在稷山县林业局一名工作人员原创的短视频里,男低音浅唱着《亲爱的你啊》歌曲,镜头穿过层层叠叠的绿林,一只头顶羽冠的戴胜幼鸟正歪着头,用黑豆般的眼睛懵懂打量着四周。
“我们有缘如此近距离相见,皆因你还年幼,还没学会振翅高飞。我们别后,愿你健康成长,早日翱翔蓝天。”视频配文如温柔的道别,字里行间浸透着林业工作者对野生生灵的珍视。
不久前,稷山县林业局接到一通特殊的求助电话:有人发现一只疑似受保护的野生鸟类,需要专业救助。工作人员立刻驱车前往,经细致观察鉴定,确认这只羽翼未丰的小家伙是“三有”保护鸟类——戴胜。
在我国野生鸟类保护体系中,保护级别主要分为四级: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地方重点保护鸟类,以及具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三有”保护鸟类。戴胜虽未列入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名录,但其在自然界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它们细长弯曲的喙能精准啄食土壤中的害虫,是农田生态系统的“天然卫士”。
“检查发现它并没有受伤,且眼神灵动,只是在雏鸟阶段还不会飞,只会扑腾着短翅小步挪动。”稷山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刘小凯回忆道,“我们特意开车到深山密林中,选了处植被茂密、少有人迹的僻静角落放生。放它落地时,小家伙愣了愣,突然抖了抖头顶的羽冠,一颠一颠钻进了灌木丛——那是属于它的天地。”
这则短视频发布后,更多人开始关注野生鸟类的保护边界。稷山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借此呼吁:遇到需要帮助的野生鸟类,一定要第一时间联系林业部门或当地派出所。鸟如果飞不起来,一般有两种情况,要么是受伤了,要么是幼鸟还不会飞。受伤的鸟需要救治。如果是一时走失的健康幼鸟,却被当作伤鸟而加以“救助”,就可能会剥夺了它们父母找到它们的机会。
对于野生动物而言,人类最珍贵的善意,或许正是克制的守护——不打扰,便是最好的保护。
(本报记者 范 娜)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