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千年盐韵入“画”来

——微电影《这里最早叫中国·上古传》拍摄追踪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22

探寻盐的故事

暑期来临,研学活动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不少家长和学生选择走向户外,以美好旅行来增进知识、丰富生活。在我市河东池盐博物馆展厅内,随着微电影《这里最早叫中国·上古传》的拍摄,一场特殊的研学之旅正在进行……

“我们的微电影邀请了十余名5岁至13岁的小朋友出演,沉浸式体验有关盐的文化历史,了解河东历史的源远流长,以创新形式宣传推广家乡文化,增进文化自信。”据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微电影制作完成后将在网络及户外电子宣传屏上进行投放,进一步擦亮运城文化名片。

现场执行导演周颖表示,这部聚焦本地文化的微电影,以穿越元素为纽带,带领孩子们开启一场时空对话,通过创新性表达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进而引起人们的共鸣。

演绎上古历史

“整体故事设计围绕‘盐承华夏’这段历史展开:现代研学小分队穿越到上古时期,化身为不同部落的成员,亲历了九黎、轩辕、神农三大部落为争夺至关重要的盐湖资源而爆发的激烈冲突,最终在历经残酷战争后,大家放下干戈,为保护盐湖,在池畔以盐为誓,奠定了华夏民族融合与和平共生的根基。”周颖说,“我们希望借助光影技术和孩子们的表演,让这段沉睡的历史焕发新活力。”

在微电影拍摄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研学之旅也更加深刻。“以前带孩子来研学,他们总说‘看不懂、记不住’,现在通过拍摄的方式,我发现很多历史细节他们都记得一清二楚。”一名家长说。

“当我真的‘成为’历史人物时,这种感觉和阅读书本时完全不同。”参与扮演蚩尤的初二学生张子敬表示,通过演绎角色,他了解到盐不仅是生命的必需品,更是和平、智慧与民族融合的象征。

“我还知道了五步制盐法,它凝结着古人的智慧,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朋友邢思瑾说。

“我扮演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她为了和平牺牲了生命,我觉得这种精神特别伟大,我们应该保护好盐湖。”小朋友琳达说。

“孩子们都非常用心地在准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他们的假期生活更加丰富,也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更多知识,摆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收获满满的正能量。”张子敬妈妈说。

从课堂到实地,从书本到镜头,小朋友们在实践中收获快乐的同时,本土文化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镜头聚焦在研学场所,当身边的历史重新被发现、被讲述,或许成长与传承,早已在光影中完成了一场“双向奔赴”。

记者 陈怡霏 文图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