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党建红”引领镁业兴

​——记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共山西银光华盛镁业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11

记者 曹欣怡

在山西银光华盛镁业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银光华盛”)的生产车间,“小改小革”周周上新:加装一个简易设备,让零件打磨效率显著提升;一个除尘罩配布袋,将四处飘散的易燃镁屑“一网打尽”……点燃这些“星火”创新的核心,正是银光华盛党委精心打造的“红色引擎”。

作为国家级镁产业基地、山西省铝镁精深加工产业链“链主”企业,银光华盛党委自2006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1236”党建工作模式。今年,银光华盛党委荣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其“党建强企”的实践路径,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

党员先锋

点燃创新星火

企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人才。银光华盛党委坚持“党管人才”理念,将党员队伍建设与人才培育深度融合,构建出党员管理与人才培育的双轮驱动格局。

走进党员创新工作室,毕业于中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王卓正与团队成员专注记录实验数据。去年7月,他通过校招加入该公司,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踏实肯干的作风,很快在“双培养”机制中脱颖而出,被优先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我们坚持让技术骨干优先入党,同时把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王卓就是我们重点培养的‘苗子’。”银光华盛团委书记赵龙键说。

在这个由党员技术骨干挑大梁的实验室里,处处可见忙碌的身影——有人凝神记录数据,有人专注技术攻关。这里不仅是突破镁行业技术瓶颈的前沿阵地,更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实践场所。

“工作室汇聚了精锐力量攻坚克难,遇到任何技术难题,随时可以向党员前辈请教,收获特别大。”王卓深有感触。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他的创新热情更加高涨,全身心投入到企业技术革新的浪潮中。

企业活力源自技术创新、基层创新。银光华盛党委通过设立党员创新工作室、党员先锋模范岗,进一步促进跨部门交流与能力提升,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同时,技术中心定期收集、评比一线员工的“金点子”,表彰推广实用性强、创新效果好的“小改小革”成果,让创新活力在基层持续奔涌。

党建联盟

链上聚力共赢

如何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产业发展,破解企业“单打独斗”困境?银光华盛党委通过构建产业链党建联盟,探索出一条“党建强链、产业兴链”的新路子。

今年4月,闻喜县委社会工作部出台《闻喜县金属镁产业链党建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以“党建引领、链主带动、部门协同”的模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谋,打造“党建强、产业兴”的示范标杆。银光华盛责无旁贷地成为探索这一模式的核心力量。

“党建工作必须融入企业文化,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银光华盛党委书记柴俊林翻开厚厚一沓筹备资料说,“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带动上下游企业共谋发展,产业链党建联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理念迅速转化为行动。5月28日,银光华盛行政党支部与南京某下游企业党支部携手开展“党建共建聚合力 携手同心促发展”主题活动。活动现场,双方签署《党建共建协议书》并举行授牌仪式,迈出了构建产业链党建联盟的关键一步。

“打造产业链党建联盟是我们今年发展的重头戏之一。”柴俊林进一步阐释蓝图,“其核心在于联合上下游企业,以党建共建为‘连心桥’,以业务需求为‘共振点’,全面促进业务协同、项目共建、资源共享和人才共育。”

目前,银光华盛已经与5家上下游企业达成共建协议,初步完成了产业链党建联盟的架构搭建。接下来,还将开展“红色覆盖攻坚”行动,通过党委结对帮扶、组建联合党支部等形式,织密组织网络、提升协同效应,实现产业链整体成本降低和年度产值显著增长,做到党建引领与科研生产同频共振。

责任担当

党旗指引前行

党建引领,最终要落脚到服务社会、造福一方。银光华盛党委在绿色发展、安全生产等多维度诠释责任担当。

每周二的党建业务联席例会,是银光华盛党委坚持多年的“必修课”。各部门负责人齐聚,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制定阶段性目标。“我们坚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部署,用常态化教育统一思想,汇聚发展合力。”柴俊林道出了其中的关键。

这种思想上的凝聚力,为银光华盛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最直观地体现在对安全生产的坚守上。

银光华盛党委将安全生产视作生命线,紧紧围绕“三零”创建目标,持续开展“安全月”“质量月”等专项活动。同时,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都紧扣国家最新政策导向和企业发展大局。

“前不久,我们联合县消防救援大队开展实地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让员工将安全生产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柴俊林介绍道。

责任担当闪耀在行动中:银光华盛累计投入3.5亿元用于环保综合治理,率先完成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依托自身资源与产业优势,为闻喜及周边地区提供原料、物流与就业支撑,累计创造5000余个就业岗位;多年持续支持新农村建设、教育助学等事业,累计捐款捐物超3000万元……在闻喜这片热土上,处处可见“银光”的担当印记。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柴俊林坚定地展望,“我们将持续做强产业链党建联盟,以党建赋能产业链‘朋友圈’,擦亮‘银光党建’品牌,向着‘百年银光’的目标坚定迈进,力争为建设‘一城两区三门户’贡献更大力量!”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