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11
特约通讯员 杨 兴
湿润的空气中,一排排菌棒整齐列队,褐色菌袋上钻出点点“小伞”,争先恐后舒展身姿……近日,笔者走进芮城县阳城镇西任村的现代化香菇大棚,蓬勃生机扑面而来。
党支部领航叩开致富门
西任村毗邻镇政府,曾一度困在发展的“围墙”里。全村706户1980人守着3300亩薄田,靠红枣、花椒获得的收入较低。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老年人守着村庄,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
“等,永远等不来好光景;干,才有奔头!”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忠会的话,激发了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干劲。2022年初,党支部推行“金字塔”式网格化管理模式,44个微网格如神经末梢深入每户农院。网格员到田间、炕头,听民声、汇民智,为产业突围寻找出路。
与此同时,党支部成员踏上取经路。最终,他们将目光聚焦于脚下土地:何不依托传统红枣产业,发展枣木菌菇?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特色路径豁然开朗。
党员带头蹚出示范路
创业维艰,“拦路虎”接踵而至:资金短缺、技术空白、村民观望。
“难关再难,难不倒决心!”刘忠会带头冲锋。他四处奔走,磨破嘴皮,终为村里带来希望;党支部请来农业专家,开设田间课堂,多次组织村民外出“取真经”;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释疑解惑,带头入股合作社。
2022年9月,一座高标准香菇试验棚在西任村落成。5000支枣木菌棒承载着全村的期待。当第一茬香菇破袋而出,销往西安、太原市场即被抢购一空时,艰辛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
小香菇撑起共富梦
首战告捷,村民看到了希望。2023年,在政策东风助力下,西任村争取到70万元扶持资金,10座现代化大棚拔地而起,5万支菌棒安家落户,年产能跃升至50吨。2024年,该村乘势而上,又获芮城三门峡库区服务中心80万元支持建设10座大棚,获得芮城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60万元建设高标准香菇加工车间。
如今,西任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做法成效显著。20座大棚不仅吸纳30名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15000多元,还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收益。昔日的“空壳村”,如今因香菇产业“活”了起来。
“站在新起点,我们还要示范引领带动更多农户发展大棚香菇,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要精心打造‘晋乡芮味’品牌,让‘炒香菇’‘卤香菇’等香菇深加工产品走向广阔市场,走出一条党支部引领、产业筑基、群众共富的康庄大道。”该镇党委书记王宏岩说。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