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戚继光“练兵之法”

来源:解放军报时间:2025-07-04

石志申

夏县介子推文化园戚继光像 记者 刘亚 摄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说:“人自为战,篾有不胜敌者矣。”即如果每名士兵都自觉地拼尽全力奋勇作战,这样的军队将战无不胜。从今天的视角看,戚家军之所以在抗倭战争中屡建奇功,与戚继光注重对官兵的教育,使官兵整体上具有“人自为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分不开的。

考虑到普通士卒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戚继光采用“爱兵”“感召”“赏罚”三管齐下的方法开展对士卒的教育。“爱兵”的关键在于“真有是心”“诚于平居之时,实心爱之,真如父子一家”,具体来说,要做到“达士情”“循士欲”“恤病伤”,然后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晓之以理。“感召”即将领的“身率之道”,将领要做到“倡忠义之理,每身先之,以诚感诚”“患难为之处,甘苦为之同……谆谆谕以君父之义……死生之理,使之习服忠义,足以无忝所生”。“赏罚”要“赏之以众所喜,罚之以众所恶”“申明晓谕,耳提面命,务使人人知其所以赏与罚之故”,即在赏罚的同时,通过对其原因的解释说明,进一步达到鼓舞、警示士卒的教育目的。

对各级将领的教育,戚继光并不仅仅满足于使部属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而是本着“立身”“树人”的出发点,希望通过教育来“培养人”“造就人”。

戚继光主张为将者要“次第记诵”、逐章揣度研读《论语》《孟子》《孝经》《忠经》等儒家经典,重在“身体神会”,而不是死记硬背,主要是注重理解和切身实践,以此打牢基础;然后研读《百将传》,在学习古之名将修身进德、荣辱成败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尚志既定,心有所主”;最后授之《大学》《中庸》,“使知心性之源”,思想境界更上一层楼。这些步骤展现的是以传统儒家理论为指导的一个完整的“立身”“树人”过程。 (《解放军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