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韩信声东击西定河东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01

□胡春良


声东击西(资料图片)

说起“声东击西”,大家都非常熟悉,历史上流传有许多“声东击西”的经典战争案例。“声东击西”名列兵法名著《三十六计》之一,这三十六计也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

而《淮南子·兵略训》中也对“声东击西”做了介绍:“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六》也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对于汉初著名的军事家韩信,也在战争中具体实践过“声东击西”的计策平定河东。

韩信平定河东,如今在运城还留存有许多遗迹和传说。遗迹之一,就是著名的魏豹城遗址。魏豹城,具体位置就在中心城区禹都市场以南。据介绍,该城系魏文侯所筑,为魏国邑城,后因韩信擒魏豹于此,故称魏豹城。

在夏县,也有韩信的遗迹和传说。传说中,把韩信和魏豹之间的战争演化成一场为了保护盐池,韩信同水怪魏豹之间的战争。而居住在这一带的百姓为不忘韩信的功劳,在他安营扎寨的地方盖起了庙宇,敬称韩王庙,每到秋收完毕就聚集逢会,杀猪宰羊,烧香磕头,进行祭祀,同时敲锣打鼓举行庆贺活动,还把庙周围的七个自然村取名为“韩王村”,即今夏县裴介镇樊韩王、乔韩王等村庄。

韩信平定河东,主要就是针对魏豹的战争。魏豹(?~前204年),姬姓,魏氏,秦末汉初时期群雄之一,但是反复无常。魏豹原是魏国公子,其兄名魏咎。陈胜起义反秦,派魏人周市攻下魏地,周市认为应迎立魏国王室后人为魏王,以赢得人心,于是陈胜以魏咎为魏王。秦将章邯反击攻破陈胜军,进兵击临济,魏咎被困自杀。魏豹逃到楚军中,得援军数千人,复攻魏地。此时项羽已破秦军,章邯投降,魏豹又被立为魏王,引军随项羽入函谷关。公元前206年,项羽封诸侯,欲占有梁地,于是迁魏王豹于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汉王刘邦定三秦,魏豹降汉。刘邦在彭城战败后,魏豹又叛汉。

魏豹率军跟随刘邦东征,一是深觉刘邦傲慢无礼,心怀不满,二是确实感到西楚霸王势大难敌,看不到取胜的希望,所以计划投靠西楚霸王。打定主意以后,他就借故母病,请旨探亲。一旦金蝉脱壳,回归故地,魏豹便封河(津)断道,背汉从楚。刘邦得知后,急忙遣使郦食其劝说魏豹回心转意,可是魏豹已经铁了心叛汉。刘邦大光其火,忍无可忍,便命韩信率军讨伐。魏豹陈兵蒲坂(今永济),阻塞临晋,严阵以待。可是魏豹哪里是“兵王”韩信的对手!韩信经过周密谋划,布疑阵于临晋,伏兵马于夏阳(今韩城),偷渡黄河,奔袭安邑。

猝不及防的魏豹闻讯大惊,退守护城河环绕、城防坚固的都城——魏豹城。韩信采用围而不攻的策略,紧紧包围住魏豹城。足智多谋的韩信,故伎重演,再来一个“声东击西”,一面明令士兵用木桶挑水,制造攻城假象,迷惑魏豹;一面暗中部署,利用夜间在早已侦察好的东南方向加紧开挖泄水沟渠,直通一个叫作汤里滩的地方。

魏豹还以为韩信慑于魏豹城的坚固城防,又有宽阔的护城河作掩护而无计可施,甚至窃笑韩信,你会挑水,我会增水,看你挑到何日,从而沾沾自喜。

他哪里知道韩信挑水是假,挖沟是真。当他还沉浸在美梦中时,不曾想壕沟挖成,一夜之间护城河里的水全被排到了汤里滩。失去护城河保护的城池,在韩信率领的大军的猛攻下,很快陷落。一代枭雄魏豹成了韩信的俘虏。韩信乘胜平定了河东之地,改魏国之地为河东郡,成为拱卫汉中的战略要地和屏障。如今被称为“韩信沟”的排水沟遗迹尚存,成为古战场的见证。

紧接着刘邦又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给韩信增兵3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韩信率军灭掉了赵国和齐国,为刘邦最终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话说魏豹被俘后又投降了刘邦,后来在守卫荥阳时,被刘邦下令杀害了。

在夏县一带流传的韩信与魏豹对决的战斗的传说中,魏豹作为法力巨大的水怪,骄狂非常。他一旦吃醉,让小妖抬上城楼,面对岸上的百姓,张开大嘴,大吹大擂:“我是千年修行的蛤蟆,万夫难敌,你们谁若不服,请坐船过来较量较量!”他看到没有人应战,就又傲慢放言:“要想征服我嘛,办法有的是,不过得用桶把这城周围的水担完!”这是神话版的韩信平定河东。同时,也反映出韩信“声东击西”之计的精妙,被民间当作神话来传扬。

沧海横流,英雄争雄,在河东大地上上演了千年的传奇,成为百姓津津乐道的故事。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